3月16日,国新办举行2020年1—2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在会上介绍说,1—2月份国民经济经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我国基本民生保障有力,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和内在向上的趋势没有改变。
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1.5万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5.2万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3.3万亿元,超大规模经济的优势没有改变,为应对突发事件提供了坚强的物质保障。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在今年春节期间,很多企业正好是在放假中。当疫情基本可控的同时,人们纷纷走出“宅”生活,中国开始“苏醒”,有批次的复工复产。一手抓防控,一手抓复工,在两个战场同时作战,既为战“疫”提供了充足的物资保障,也为经济社会发展铺平大道。
疫情中的经济大考,网络发挥了重要作用。疫情期间,四川一家火锅店把线下涮火锅改成线上“刷”火锅,一天能销售300多单;“苏宁菜场”电商平台打出“不打烊、不断货、不涨价”的口号;“同程生活”开辟了“紧急物资平价特供”频道……食行生鲜通过“网订柜取”“社区直投”等不见面配送模式完成订单,疫情推动消费线上线下加速融合,摆脱空间限制。招商“云签约”、复工复产借助“云平台”、汽车企业“云卖车”、远程教育、远程医疗等,企业缓解疫情冲击的新创意、新做法,给中国经济带来新气象。现实生活看似相对静态,但疫情中兴起和壮大了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静中有动,藏着经济发展的一条“隐形”线。
还未开工复产,“江苏50条”就已经出台;春耕未到,湘潭15条措施应对疫情与支持农业生产帮扶措施就已经下发。国家从财政扶持、金融扶持、创新支持、公共服务、交通运输、社会保障等各领域各环节,相继出台一大批实打实的政策,用“看得见的手”,在政策端发力,让经济社会快速“动”起来。加快复工,企业包车包机,把员工从偏远地区接出来;帮助复产,从员工住宿到食堂用餐都安排得井井有条,政企形成合力,推动经济发展的“轮子”转起来。
中国经济之所以能跃过一道道沟坎、啃下一块块硬骨头,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制度优势,是我们闯关夺隘的坚强保障。3月15日,大藤峡水利枢纽工程首台机组开始充水。项目负责人表示,疫情期间缺工人,周边劳务大省主动借;缺原料,上游企业火速复工。制度决策效率高、社会动员能力强、资源配置高效,是我们抵御风险挑战的压舱石,也是我们赢得更长远未来的关键。
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新优势。新冠肺炎疫情虽然对消费造成一定影响,但这些消费并没有消失,只是延期了。随着多地餐饮业复工开门,“网红店”依然要排队数小时,虽然不提倡“报复性消费”,但前期积累的消费力在不断释放能量。14亿人口的巨大消费市场能够带来持续扩大的需求空间,这是中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之所在,也是任何经济体都无可比拟的巨大优势。
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发挥好中国经济的独特优势和强大实力,全国人民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战“疫”发展同出力,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的双胜利,中国经济也一定能在淬炼中迎来新的辉煌。(李伊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