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是SARS病毒?新冠病毒会通过气溶胶传播?新冠病毒潜伏期最长24天?连日来,有关疫情防控进展新闻发布会上的最新发布和各类研究成果,每每迅速引发公众热议和传播。莫衷一是的众说纷纭中,关于“气溶胶传播”的微博话题一天的阅读量更是高达7亿多次,再联系到31日深夜,一条“双黄连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的消息引发双黄连口服液的抢购狂潮……种种舆情乱象,凸显抗击疫情的“硬仗”中,科学和理性精神的缺失和可贵。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型病毒,人们因为未知,难免焦灼和恐慌。而当社会情绪处于紧绷状态时,每一条有关疫情防控的信息都有可能引发较大波动。布鲁诺说,科学是使人的精神变得勇敢的最好途径。当此之时,与“最美逆行”的医护工作者一样,广大科研工作者也肩负着“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的重任。把研究精力全部投入到各项攻关任务上来,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就要求科研应强调治病救人的实际疗效,而把吸引眼球的“最新发现”“重磅消息”等放一边,尤其是对于一些尚处于科研初期的研究成果的披露,更应考虑到可能引发的公众反应而慎之又慎,否则很容易引发误导,引起大面积的社会恐慌。
万物互联的时代,真理跑得快,谣言同样跑得快。对媒体和各类公众平台而言,防疫无小事,只有秉承权威、客观、实事求是的职业准则,才能担起澄清谬误、明辨是非的职责和鼓舞士气、凝心聚力的使命。抗“疫”信息的传播中,对各类“重大突破”等研究成果的发布应保持充分的警惕和清醒,多方求证,务求准确,以有效引导社会情绪,做好公众的“定心丸”,不能为了“聚流量”而失去了“正能量”。谣言止于智者,谣言更止于责任。对公众而言,看到一条条目不暇接的热点信息,不妨冷静思考:信息来源是哪里?内容可靠性如何?是否符合基本常识?多方查证、换位思考、理性判断,谣言和误导就不会轻易将我们带到沟里去。否则,随手一个转发,随便一次分享,都可能在无意中充当了谣言的放大器、“伪科学”的传声筒,让谣言跑赢了科学,为常识的“雪崩”添上一片雪花。
“这是一个需要事实而不是恐惧的时刻,是需要科学而不是谣言的时刻,是需要团结而不是羞辱的时刻。”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日前向世界发出这样的强烈呼吁。越是疫情严重,越要坚定对科学和理性的信仰。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广大科研工作者第一时间行动起来,依托各自研究特色,埋头奋战、全力以赴展开科研攻关,第一时间确诊病原体,短时间内成功破译新冠病毒的基因组……随着更多的研究数据和结论陆续出炉,相信新冠肺炎诊疗方案将不断完善更新,更多的公众疑惑将被解开。
科学和理性,是对狂热和谣言最好的解毒剂。阻击疫情没有局外人,在这场尚未看见拐点的艰巨战“疫”中,愿我们每个人履行好各自的社会责任,莫让焦虑乱了阵脚,不让恐慌拖了后腿,用科学和理性早日阻断病毒肆虐,拥抱春暖花开。(孙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