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国务院扶贫办发布,国家采取多种举措,克服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消费扶贫等重点工作取得新进展。截至目前,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为低风险地区。25个省份目前已外出务工贫困劳动力2603.79万人,占去年外出务工总数的95.4%;中西部22个省份安排扶贫项目38.92万个,目前已开工项目31.85万个,开工率超80%,共认定40727个扶贫产品,涉及1297个县,商品价值总量3958.88亿元。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没有任何退路和弹性。”脱贫攻坚遇上疫情,要完成目标任务,时间紧、任务重,需要调动每一个“部件”高速运转,才能为贫困地区“造血”“输血”“供血”,让贫困群众有能力走出“穷屋”,走上致富路。
产业扶贫开工“造血”。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省考察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时强调,“发展扶贫产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而创新模式又是产业扶贫的关键。比如,云南昭通特色种植产业,老产业+新技术,精准脱贫有“出路”;新产业+原生态,脱贫致富开辟“特色路”,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斩断了当地的“穷根”,为群众找到一把脱贫致富的“金钥匙”。激活贫困地区脱贫的内生动力,靠的是这些产业的“金果果”不断“造血”,才能让贫困群众有能力走出“穷窝窝”,一步步走向致富路。
就业扶贫滴灌“输血”。要从提升贫困人口内生动力入手,让贫困群众真正成为亲身创造美好生活的主体力量,就需要加大就业扶贫的力度。一人就业可以“养活”一家,二人就业就能“养好”一家。从“养活”到“养好”一字之差是贫困群众生活质量的提升。今年受疫情影响,各地以“点对点、一站式”方式接员工到厂到岗。一方面,脱贫攻坚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需要各地再加把力,为贫困地区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另一种方面,破解“家门口就业”的新问题十分迫切,立足市场导向和贫困村镇资源禀赋,选择发展潜力大、竞争力强的可持续特色产业,让贫困劳动力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吃上脱贫致富的“定心丸”。
消费扶贫蓄力“供血”。一头连着贫困地区,一头连着广阔市场,消费扶贫,就是通过市场手段,打破贫困地区农产品“产、供、销”的渠道,让山沟沟里的“宝贝”走向市场。电商扶贫搭桥,“直播带货”实现线上和线下销售相结合,消费扶贫打开了攻坚的新路径,为农产品销售打通了又一通道。贫困群众要在农产品上增收,既需要用更新颖的形式,把网络流量变为脱贫“新引擎”;也要在保证农产品质量,形成良性循环,让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产品“点击可见”,购买“一键下单”,物品送货到家,如此才能把消费扶贫的活力激活,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
打赢脱贫攻坚战,提高脱贫质量,既要顾当前,更要谋长远。建好脱贫攻坚的“供血站”,才能让脱贫群众精神满满、动力更足,以更大的信心走出贫困地,走向致富路,一个不少走进全面小康。(高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