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五一假期,是十年来首个五天长假,也是全国疫情防控阻击战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后的首个小长假。这个特殊的黄金周,某种意义上成为检验国民消费实力和观察经济运行状态的“试金石”,公众对此期待颇高。
综合多地数据和报道,五天假期表现可谓不负众望。高速公路“堵堵堵”,景区景点“人从众”,实体商场迎来久违的购物人流,餐饮酒店重现排队盛况……与清明小长假相比,五一小长假迎来一波消费高峰,促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黄金周”。尽管与往年相比仍有差距,但疫情影响之下的这种表现,已经是一抹亮色。在全球疫情形势严峻、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的当下,这一分量颇足的“消费账单”不仅提振了发展信心,也为人们带来诸多启示。
整体来看,疫情虽然暂时抑制了消费需求,但居民消费的意愿和能力并未发生根本改变,国内消费市场的潜力依然巨大,中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得到充分检验。旺盛的消费需求、巨大的市场空间与消费容量和整体经济的良好韧性自然是消费回暖的基石,而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刺激政策和措施,也为这个火热的假日“添了把柴”。多地政府不失时机地发放消费券、试行2.5天小长假、推出旅游“套餐”、推行无理由退货等;企业层面则更为积极灵活,促销活动和促销力度显著大于以往。通过打折补贴、集中打造购物节、探索线上线下消费共振等多种方式,以激发蛰伏的消费潜力,带动消费市场繁荣活跃。
然而,在疫情影响尚未完全消散时,包括旅游、餐饮、购物等在内的服务性消费业,亟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探索一种健康可持续的运营方式,才能避免游客扎堆的情况发生。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以往被视为假期“标配”,但在今天看来却格外刺眼,而且蕴藏极大的风险。这就倒逼一些行业要改变以往“人山人海”式的“走量”盈利模式,转而对产品优化升级、商业模式转型、发展新兴消费业态等进行思考和探索,提供更加多元化、高品质、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从而有效增加消费者粘性,创造新的增长点。
有学者指出,消费市场是“信心市场”,消费经济是“信心经济”。在当前全球疫情持续扩散蔓延的局面下,未来一段时间,继续提振消费信心、扩大消费需求仍是重中之重。除一些短期刺激手段外,还应通过提高居民收入、增加消费补贴等方式,为拉动内需注入稳定动力。同时,大力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提振经济发展、市场繁荣和民生改善的信心。有理由期待,假期过后,“长假经济”效应能够得到“长线延伸”,有力提振经济和民生的信心指数,为促消费、扩内需、助推经济回暖升温注入持续动力。(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