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组六格咆哮式“我们是谁”的漫画走红,从媒体界迅速蔓延至各行各业。简单的台词,直白的吐槽,被不少人称之为“解压神器”。从创作的角度来看,漫画里的主人公“跳跳鱼小姐”最早诞生于2010年,在过去长达7年的时间里,在国内并不为人所知。
毕竟,画风称不上精细,形式也相对简单。然而一经加工,配上直抒胸臆的文字,就生成了一幅幅各个行业、不同人群的“呐喊”,点燃了传播的引信。可见,漫画形式是表,配图文字才是里。借由卡通小人张开的大嘴,这组漫画喊出了许多人现实生活中无声的“腹语”,比如对无休止加班的吐槽,对工作低质量重复的调侃……一言以蔽之,让这组漫画拨动人们心弦的,是不吐不快的酣畅。从社会心理的角度看,高节奏的生活,高强度的竞争,难免让人积累下一些情绪。学生考试、职员考核,日常琐事、关键选择……从工作到生活,每个人都或多或少有自己的难言之隐,也都会遭受各种各样的压力。
“我们是谁?甲方!我们要做什么?不知道!什么时候要?现在要!”这是“我们是谁”最早的版本,就内容来看极为简单,但用语用图既有对对方的吐槽,又有自我调侃的意味。生活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有点新颖独到的事物都会分分钟传遍朋友圈。果然,不断有网友在其后对“我们是谁”进行改编,并在其中赋予了更多内容。“我们”也因此衍生到各行业、各人群。
其实,走红这组爆红网络的六格漫画,并非近日才出现在网络上的。早在2013年就曾出现过改组漫画,但当时配文不同,主题仅限“胖子”“游戏宅”等,这一次的突然爆红完全出乎意料。8月13日,微博网友“凌家阿空爱吃糖”最早在微博里转发了“我是甲方”的咆哮式六格漫画图。随后,一个微信自媒体公众号对该图片内容进行再加工,并在8月15日当天发布了甲方、文案、PR、策划、AE、房地产广告、老板、甲方财务、新媒体运营等9组不同风格的“我们是谁”漫画,引发网络热捧。48小时该条微信推送阅读量达到291万,点赞1.8万次。
这一漫画原创作者是美国漫画家艾丽布罗什,2010年她发布了该漫画,夸张简单的绘画风格很受好评。而此次火爆朋友圈的漫画主角是艾丽布罗什创作的漫画形象跳跳鱼小姐,艾丽布罗什也将这些漫画形象之间的故事汇集成书《Hyperbole a Half》出版,并得到比尔盖茨的推荐。2015年9月,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中文译本《我幼稚的时候好有范》。在漫画中,艾丽自黑、吐槽自己消极被动、做事拖延、意志薄弱、行动力差,兴趣淡薄,感到世界灰暗,表现了一位年轻女孩自我挣扎、与抑郁症进行斗争,自我疗愈的心路历程。
区别于现在国内的许多漫画,《我幼稚的时候好有范》的画风清奇,很容易吸引读者的眼球。2015年中文译本推出后,宁波也卖过这本漫画,当时销量非常好,主要针对抑郁症患者。现在这本原著漫画走红后,受众却辐射到各个领域,目前出版社已再版加印这本漫画,书城也会在第一时间订购这本书,相信不久之后读者就能买到了。
“我们是谁”走红之后,不少网友认为这是自我释放情绪的一种表现。网友“莫将”表示:“像我每天朝九晚五上班,每隔几天还要值班,所谓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职场上难免会遇到挫折,如果不找到释放自己情绪的一种途径,就会觉得非常压抑,这和平常我们去看一场电影、约朋友吃个烤串本质上是一样的。”
吴萍副教授在记者采访时表示,不仅仅是“我们是谁”,其实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个网络热点,比如“葛优躺”、“皮皮虾”等,“在我看来这是年轻人在压力下的一种放松方式,他们没有恶意,只是用这种非主流的表达方式来刷存在感。不论是被表情包夸大的情绪,还是在调侃中自黑,大部分人看到后都会心一笑,然后该学习的学习,该工作的工作,并未改变什么。”
秘笈一:若你喜欢怪人,其实我很美
无论是之前广为流传的“暴漫”,还是如今的“我们是谁”,都带有浓厚的审丑文化。审丑文化的出现是对审丑心理的迎合,一方面通过丑态的表达放松紧绷的精神,缓解心理压力,一方面通过戏谑、猎奇、略带低俗的娱乐化手法刺激大众。“我们是谁”充分把握住了审丑文化的精髓,画风简单粗暴,寥寥几笔勾勒出的线条人物形象,加上艳粉色的配色,足够吸睛,血盆大口更传神地传递出吐槽、泄愤的情绪,让人欲罢不能的“魔性”像病毒一般迅速占领朋友圈。
秘笈二:丧丧更健康
“我们是谁”的文案普遍不超过30个字,但却透露出明显的自黑或吐槽情绪,一定程度上与当下流行的丧文化有相似之处。从红极一时的“葛优瘫”到“丧茶”,从村上春树的“小确幸”到无奈的“大确丧”,“丧文化”已然成为一种流行符号,它披着泛娱乐的外衣正获得越来越多年轻群体的关注。文案中表达的客户难搞、老板无理、睡眠不足、买不起房、没时间谈恋爱等问题,是多数80后、90后的工作日常,这种自嘲式的调侃或吐槽式的宣泄,也是他们对这个世界的温柔反抗。但是“一时丧到底”的心理状态并不影响他们努力工作、积极进取地生活,类似“我们是谁”的情绪释放只是生活的一剂调味料,也是一种反思和启示,“我的工作或许不完美,我也知道这一点,但是我依然热爱它”。
秘笈三:你好,我好,大家好
“我们是谁”这种自问自答的行文逻辑绝对是自我营销的最佳帮手。一晚上的时间,小编可能重新认识了二三十个不同的职业,只想说,挣钱不容易,且行且珍惜啊。其实,原创文案并没有明显的营销痕迹,只是一种自黑的手法,但是在后续传播中,部分企业或品牌借用“我们是谁”这种一问一答的方式,巧妙地传递了自己“独特的销售主张”,既能紧跟热点,又能完美地进行品牌推广。此外,文字和图片在内容上、形式上都没有关联或交叉,这对网民的二次创造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和便捷性,覆盖文字就能赋予漫画全新的意义,导致网络上迅速出现大量的类似漫画,加速了话题的爆红。
秘笈四:有标签,有情景
6格漫画塑造一个职业的准确性能有多少呢?可能不足百分之十吧。“我们是谁”本身就是一种标签化创作,选用一个职业、群体或品牌的典型特征来做文章。这种做法虽然不具全面客观性,但是却往往能轻易击中部分人的痛点。除此之外,不同场景的设置将用户“引诱”其中,幽默诙谐的段子和极接地气的对话,贴近大众的真实生活。情境的营造引发用户类似记忆或经验的共鸣,颇具代入感。看到下面这幅漫画,不由想起平日里多少粉丝为维护偶像形象而站在微博中心呼吁爱,“你知道他多努力吗?”
都说“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或许一千种职业就会有一千个“我们是谁”。职业与行业的多样性让每个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面对这种“痛点”,用自黑、调侃来宣泄负面情绪其实是再正常不过的了。》》详细
在这组被用作“表情包”的漫画里,真正丧失的是表情本身,追问者和回答者面目一致,都在高呼着“我们是谁”的问题,看似得到了回答,但是在这组表情走红的时刻,其实提出了真正的问题:我们究竟是谁?这倒是当下都市生活的真实写照。》》详细
相关行业的管理者们,也不妨从“我们是谁”的表达中,触摸员工们的内心世界,或许更可以自查一下自身在管理上的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人们参与“我们是谁”式吐槽的深层原因吧。》》详细
纵观 " 我们是谁 " 的各种版本,它们更多指向的是自嘲和压力的排解,并不等同于负能量。但这种压力缘何产生?是客观现实所致,还是自己心理主观原因,这个不得而知。而" 我们是谁 " 深一层地挖掘出 " 丧 " 的缘由,在一幅幅咆哮问答画面的背后,人们得以窥见年轻人 " 丧 " 的来源。》》详细
“我们是谁”漫画瞬间走红,满足了网络传播的几个因素,简单易学、互动性、参与性、自带笑点等,能够迅速被接受。而且,网友使用起来得心应手,又不会伤害到别人,反而有点自黑的感觉。》》详细
对于多数人而言,世上哪来那么多“岁月静好”,人人都有一本难念的经,家家都有不堪的重负。所以,大家都来重复模仿一下“我们是谁”,在生活的重负下抵消不开心。至少在自嘲的时候,换得一丝轻松和片刻解脱,也是在应对自己的短暂抑郁。》》详细
或许我们能从吐槽中得到些许安慰,也能品味不同职业的酸楚。一种职业的背后,是一群忙忙碌碌的个体,而每一个不同的个体在经过职场的洗礼,大多数都被重新塑造,成为了一个个大同小异存在,最终在吐槽的亢奋后变成沉默的大多数。》》详细
所以不管“我们是谁”,我们首先需要做好自己”。如何做好自己?就是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水平;就是提升自己的工作业绩,圆满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当然也包括处理好职场人际关系,让自己成为某个单位、行业、领域不可或缺的那个人。》》详细
任何人都有袒露心境、吐槽现实的资格和权利,但牢骚太盛会伤己害人,于事无补,这不是一种很好的为人处世态度。“莫为浮云遮望眼”,人应该积极一点、阳光一些,相信风雨之后能见彩虹,坚信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跨不过的沟,以诗意的心态走向远方。》》详细
人应该以坦然、淡然的心态来对待和看待自己,不要拔高自己,不要高估自己,否对多自己的发展与成长极为不利。一些人就是由于牢骚过盛,不能当好家庭成员,无心干好本职工作,才美难以外现,有的甚至走上邪路,让人为之惋惜。》》详细
回到“我们是谁”这一漫画提出的命题,或许我们不是生活在童话里岁月静好的王子公主,也不是生活在穿越后建功立业的王侯将相,我们是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自己。有阳光,自然就会有阴影,但只要心怀敞亮,终将迎来一个又一个黎明。》》详细
情绪需要纾解,压力需要释放。“我们是谁”的创作,就恰恰给了众人一个怒刷存在感的契机。在调侃与自嘲中,传达着被理解、被认同的渴望。对大多数人来说,这组漫画只是纾解情绪的一个小小玩笑,鲜少有人去探究热闹背后的心结。对漫画原作者、美国漫画家艾丽·布罗什而言,创作的初衷却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感受,治疗和缓解早年就患有的抑郁症。比起一时一事的遭遇,作者对苦恼、沮丧、郁闷、消沉等负面情绪有着更加深刻而长久的体验。正因如此,作者敢于坦陈曾经遭受的折磨,尝试不同方法治愈抑郁的生活态度,更加值得所有人在陷入迷思时有所沉思。
正如比尔·盖茨在漫画集结成册的《夸张与一半》书评中所说,这是一本深藏着“令人开怀的惆怅”和“令人捧腹的忧伤”的、有趣而坦率的回忆录。狂风骤雨过后,终会天晴。说到底,在六格漫画中袒露心境、吐槽现实,是为了更好地与生活相处。很多时候,生活的重负容易带来负面的感受,眼前的困境会遮挡住眺望的目光,所以才有无数人向往着诗和远方。
延伸阅读:
结束语:吐槽过后,我们能否更好地回到现实,为了改变那些“槽点”而努力,为了更好的未来而打拼?通过简单地省视,最终更好地前行,或许才是这些漫画给予我们的正能量之所在。回到“我们是谁”这一漫画提出的命题,或许我们不是生活在童话里岁月静好的王子公主,也不是生活在穿越后建功立业的王侯将相,我们是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自己。
有阳光,自然就会有阴影,但只要心怀敞亮,终将迎来一个又一个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