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男孩“妖娆”堪忧,荧屏呼唤阳刚
2018-09-13 09:3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徐 宁  
1
听新闻
图片来自网络

  近日有知名大V爆料央视将全面禁用“娘炮”等小鲜肉,消息爆出后引起众多家长纷纷叫好。事出有因,前不久,在央视《开学第一课》播出时,观众除了吐槽节目前的广告太多,最主要的就是对邀请的明星太“娘”感到不满,甚至有网友在相关明星微博照片下留言,“少年娘,则国娘”。

  可能《开学第一课》的制作者没有预料到,节目会以一个意想不到的方式引发社会的强烈反弹,这其实反映出人们对影视“娘炮”现象积愤已久。

  从前几年的“修仙”“耽美”等美男的流行,到近年来“娘炮”“练习生”们的泛滥,男人女性化审美可谓越跑越偏。不得不说,影视综艺节目成了助长此歪风的重要推手。当“肤白貌美大长腿”成为了男主外貌的评判标准,“表情婀娜、举止妖娆”成为男艺人表演时尚,这就不仅是对青少年价值观引导出了问题,而且是全社会的“审美安全”出了问题。

  诚然,这是一个审美多元化的时代,但多元审美并不能代替主流审美。一个社会的主流审美是全体人民由历史、文化、习惯等因素派生出来,通过时间积淀而形成的一种好恶观。如果说公序良俗是一个社会的外在行为标准,那么主流审美正是这种公序良俗的认同依据。作为主流审美,虽然不妨碍各种非主流审美的诞生、发展,但也绝不轻易放弃话语权,因为这是民众审美博弈的结果,并体现绝大多数民众的审美意愿。

  因此,虽然是否认同一种非主流的审美态度属于个人意愿,但媒介作为公众传播平台,影视综艺作品又作为大众文化消费品,将非主流审美付诸公共平台,并大肆宣扬,自然就会挑战主流审美,挑战绝大多数人的审美意愿,那么受到指责乃至批判也就不足为怪了。

  如果拿着放大镜,仔细审视今天影视综艺作品甚至新媒体平台中众多男生的扭捏作态,其实无关多元审美,因为这根本算不上一种审美,充其量是一种病态审美。

  部分年轻男演员的“表演”,不只是有着堪比女性的精致面容,更有从语气、表情到行为举止的刻意女性化,其看点,无非是性别错位带来的错愕感,并因此产生的哗众取宠的效果。

  有人从艺术性来论证说,京剧、昆曲里不也有女扮男装?甚至搬出“四大名旦”来证明这种审美的正当性。这完全是没文化的错比。戏曲中的坤生乾旦,是跨性别扮演艺术,和真人异性化,是两回事。这样的跨性别表演,一板一眼,一举手一投足都有“法度”,必须要让人看不出本来性别为上佳,讲究性别扮演的纯粹度。如一个女小生就要扮得像真书生,带女音、女气,则为不成功。男旦的艺术形象带男气,也是失败。梅兰芳是因为舞台形象比女人还女人备受称赞,而非他生活形象女气十足。

  如果非要搬出一种原有的审美传统来给今天的错位审美寻找一种文化根源,恐怕只能找到旧社会女人的“裹小脚”。这种病态的乃至变态的审美,曾造成几代中国女性的生理扭曲,进而演变成心理扭曲。以至于,当小脚女人看到一个“天足”女人反而斥之为“陋”,并主动承担起病态审美的“卫道士”职责,想方设法要把“天足”裹起来。当她们强迫别人裹脚时,并不认为自己是在害人,而是认为是为对方着想,出发点是善意的。因为社会主流审美已经变态了,所以只有符合这种变态才是最佳选择,这正是一个社会“审美安全”发生问题后的结果——它不会只停留在审美的精神层面,它会直接摧残人本身。

  今天影视圈的“娘炮现象”,其实是“裹脚布”审美的一次“还魂”。这些年纪轻轻的男孩,虽然生理上已经成年,但心智却与大多数刚走出校门的学生无异,没有经历社会的历练、职场的风雨,就因为漂亮的脸蛋,被从普通的同龄人中挑出,进行一种刻意的塑造。其背后推手,正是那些追逐流量和对流量带来的利益趋之若鹜的资本,而利益追逐压根儿就无关审美。巨大利益面前,男孩努力被塑造成一种新的“裹脚女人”,迎合着病态的审美,不仅仅割起了双眼皮,垫起了高鼻梁,甚至做出更为出格的事也未可知。

  更需警惕的是,这种病态审美的后果不仅仅是对青少年成长的误导,更涉及国家的“审美安全”。当今世界国家竞争已经是全方位硬软实力的综合竞争,甚至是价值观的竞争,审美正是价值观的体现。因此影视剧作品、综艺节目仅以遵守法律为底线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遵循全社会的公序良俗,因而其审美必须是主流的。这是社会民生的内部呼声,也是外部竞争的必然结果。在艺术院线等非主流、小众传播平台还没有完善建立之前,相关法律法规尚未健全之前,跳脱的审美、所谓“超越时代”的审美,或许只能达到哗众取宠的效果,更难以达到所谓“引领”的目的。

  这是一个多元审美的时代,但多元审美不能替代对主流审美价值的认同和坚持;病态的审美更非多元审美范畴,其背后的利益诉求,更多的是直指商业利益,更无关审美本身。

  虽然随着全社会的反弹和相关部门的介入,影视综艺节目“娘炮风”会偃旗息鼓,但在“男性时尚成了一股妖娆风气的代名词”的时代,要扭转男人缺乏英雄气质、缺少刚强血性的现象,就需要给血性以土壤,为阳刚之气腾出空间。

  银幕“硬汉”吴京曾动情地说,“汶川地震那年,我到现场,看到很多正在救灾的小战士,他们没有光鲜的面孔、俊美的外表,废墟与灰尘让他们显得灰头土脸,但你要问谁是中国的脊梁、谁是中国的未来、谁是最美的人,我看就是他们!”

  一个社会倡导什么、鼓励什么,归根到底是关乎每个人的事儿。当男性沉溺于精致妆容和描眉画眼时,性别差异的美也就失去了意义。此时,为“娘炮”踩下刹车,不只是审美的重启,也是价值观的回归,更是对性别差异的一种尊重。(徐 宁)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