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让文物保护多些“编外守护”
2018-09-13 09:1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福建省厦门市思明区近日推出的“文物守护认领”模式,被评为“2018年福建省志愿服务项目优秀项目”。按思明区文体出版局规定,认领文物的志愿者,每月要对认领守护的文物点进行两次以上的巡查,并及时做好记录和反馈。

  重视与保护文物已成社会共识,但如何保护却费人思量。地球远端的一场博物馆大火,烧掉巴西文化的廊庙,也激起各国民众对本国文化遗存的关注。我国不可移动文物达76.67万处,散落在各地、未登记在册却具有一定历史文化价值的文物更是难以计数。与浩若烟海的文物资源不相适应的,一方面是文物保护工作“力不从心”,人员力量薄弱、文物保护经费有限;另一方面是公众对文物保护的意愿也因长期缺乏必要的参与渠道而无法满足。如何将部分文物的悲凉命运与公众的强烈保护意愿相连接,就显得格外重要。

  城市正因为有很多凝集着历史和文化的文物、有众多愿意参与保护文物的市民,才散发出特有的魅力。文物不仅仅“躺”在博物馆,还以各种姿态存在于老街小巷、公园学校,共同构成城市的独特记忆和文化符号。让公众做文物的“编外守护”,可以让长期处在人们视野之外的文物也得到更多的关注和保护。更重要的是,将文物保护人员拓展至公众,提升公众的参与度,不仅可以激发公众文物保护的热情,更可以在一传十、十传百的过程中,让这种守护精神不断发扬。自思明区“文物守护认领”活动开展以来,已有近350人参与这项行动,有的守护人“每天晨跑的时候都要到自己守护的万石莲寺大雄宝殿巡查一番”,“编外守护”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当然,“编外守护”既需要“守护”的精心,又需要“守护”的耐心,如何激发守护人的积极性、确保文物保护的有效性,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只有既加强文物保护的专业性指导,又宣传守护正能量,吸引更多人加入守护行动,才能让“编外守护”走得更远。(魏晓敏)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