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猪肉,柴鸡蛋,无添加的农家菜;生态好,田园美,赏心悦目的农家景。随着仲夏气温越来越高,适合避暑游玩的山区、湖区、景区迎来了游客高峰,主打生态、健康的农家乐也进入旺季。然而,诸多农家乐“前门生态、后门排污”的问题也凸显出来。(法制日报7月1日)
随着乡村环境治理工作的深入,人们发现,当前农村环境污染中,农家乐已经成为重要的污染源之一。农家乐或者是依靠旅游景区发展起来的餐饮、游览服务,或者是依靠独特的乡村风光发展起来的旅游项目,或者是依托地方特色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事实上,由于农村环保缺乏有效监管、相关经营者环保意识淡薄,农家乐污水直排、垃圾乱扔的问题一直备受关注,却又难有治本之策。由于农家乐非法排污方面的管理制度还不太完备,导致操作不规范,一些农家乐常年超量排放未经处理的污水,没有相应的法规、条例依据,随意性较大,因此缺乏有效的监管手段。无形当中导致农家乐处在一个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不管”的空白地带,某种程度上,助长了一些农家乐经营者任性排污的行为。
据此间媒体报道,2016年,河北金融学院几位学生对该省农家乐旅游活动进行调研时发现,“农家乐没有完善的排水设施与污水处理系统,很多在经营过程中将污水直接倒入河里和农田中,垃圾随意堆放在农田附近,甚至选择农田当作垃圾场,从而对土壤、农田、水体造成污染”。此外,学生们还发现,农家乐经营者往往选择便宜的燃料,有的还把木柴烧饭、露天烧烤等当作招牌,对大气造成污染。如果农家乐发展到一定规模,势必导致土质变硬、地表水土流失、土壤侵蚀发生的几率增加。
其实,农家乐对环境的污染,不仅河北存在,其他省份的情况同样不容乐观。有媒体近期报道,洞庭湖区某县建在河堤上的一处生态农庄同样存在环境污染问题。有的地方的农家乐污水甚至直接排到灌溉水渠,排污场景更为触目惊心。
作为乡村旅游的热门,以生态、健康、民俗、美食为标签的农家乐遍地开花。前门挂着“生态”的招牌,后院却成了破坏生态的污染源。究其原因,既有缺乏科学规划、盲目开发的原因,也有环保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的因素,更与经营者环保意识、相关部门监管密切相关。
正常情况下,农家乐一般都由村民自己进行经营和管理,而有些村民受教育程度有限,环保观念缺乏。在经营农家乐过程中,只注重自身眼前的经济利益,而无视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就排污而言,有的农家乐经营者“谁污染谁治理”的意识十分淡薄,有的甚至认为污水处理是政府的事情,自觉进行污水处理的农家乐难有一家。虽然有些地方在不断增强环保力量,但就农村地区而言,仍然是“短板”一块,仍然不能实现无缝监管。同时,相关行政部门对农家乐的日常监管很少涉及排烟、排水、排气等问题,对于其污水污染认定方面也存在困难。
尽管许多地方也曾出台相关的法律法规,但调整范围相对较小,难以发挥有效的规范作用;有的地方甚至出现多头管理、多重标准的现象,导致农家乐管理体制混乱、效率低下,使农家乐环境污染问题未得到有效的治理与防护。管理制度不科学和法律体系不健全等是导致农家乐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
农家乐环境污染问题是农村环境问题的突出表现,亟待花大力气解决。扶贫攻坚、富民增收因地制宜探索农村污染治理模式,正是解决农家乐环境污染问题的根本途径。加强对农家乐的执法监督,既包括对农家乐经营前后和经营过程中所进行的审批与执法工作的监督,又包括对农家乐环境保护的行政执法工作方法和程序的监督,还包括对执法过程中工作人员执法行为的监督。一环都不能放松。搞好农村环境整治,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题中之义。“农家乐”后院政府、市场和社会“三不管”的现象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周志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