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荔枝时评:产妇家属打医生,法律出手后还应审视医学理念
2018-10-16 16:07:00  来源:荔枝网  作者:张田勘  
1
听新闻

  文/张田勘

  (作者张田勘,荔枝新闻特约评论员,学者,媒体人;本文系荔枝网及旗下“荔枝新闻”手机客户端独家约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近日,一段“北大医院妇产科医生被患者家属殴打”的视频在网上火了。北京警方发布通报称,“产妇孙某在北大医院妇产科待产,因已超预产期,就能否剖宫产问题,产妇丈夫郑某宇在诊室外走廊处拦住当日值班的妇产科医生赫某某,要求解决。赫医生在解释过程中,郑某宇情绪激动,突然挥拳击打赫医生,赫医生被迫还击,被现场其他人员劝开。随后,郑某宇的妻子孙某和女儿郑某蕊闻讯赶来,郑某宇和郑某蕊再次对赫医生进行殴打,因考虑孕妇人身安全,赫医生始终保持克制,未予还手。”

  警方对此事的初步处置是,一人(产妇丈夫郑某宇)刑拘,另一人(产妇女儿郑某蕊)取保候审。对此次医患冲突的初步处理,社会各方都表示了赞同。

  不过,探寻此次冲突的原因,也许才能进一步明晰医学的价值。事件的起因是产妇丈夫要求剖宫产,但被拒。产妇和家属选择以暴力伤医来寻求出路。这当然是法治社会所不允许的。

  但关于剖宫产,还有另外一种极端现象。2017年8月31日,陕西榆林一待产孕妇跳楼身亡,原因是三番五次请求医生进行剖宫产而被拒,因疼痛难忍跳楼,连同快要出生的孩子一起死亡。

  这两种结果都是因要求剖宫产不得而致,也都是悲剧。但是,是否有更好的解决方式呢?当然是有的,这就是无痛分娩(分娩镇痛),推而广之,是对病患的止痛和镇痛,让病人获得生理上的平和与舒适,从而充分体现医疗的价值。但是,因种种原因,无痛分娩在中国并未普及,而实际上剖宫产与无痛分娩密切相关,在解除痛苦上,后者是前者的重要替代方式。

  剖宫产一直是困绕世界各国的难题,鉴于剖宫产率的居高不下,世界卫生组织一直建议各国政府和医疗机构控制剖宫产。无论中外,孕妇和家属要求剖宫产的原因是相似的,主要是害怕和难以忍受疼痛,对自然分娩缺乏信心等。

  在中国,控制剖宫产率主要是通过卫生监管部门来实施。2015年12月,卫计委将降低剖宫产率纳入卫生计生部门和医疗机构的目标管理之中,通过一系列政策,严格控制非医学指征的剖宫产。

  中国的《剖宫产手术的专家共识(2014)》则指出:如果只是孕妇个人要求,不作为剖宫产的手术指征。

  在此次殴打医生事件中,医生认定产妇不符合剖宫产的医学指征,因而拒绝了产妇及家属的剖宫产要求。这一做法无可厚非。不过,如果考虑产妇的强烈要求,事件是不是会有另一种发展方向?在欧盟和美国等地,因为无痛分娩的广泛普及,所以类似的矛盾相对较少。

  而前述“专家共识”也提到:医生应详细告知剖宫产手术分娩与阴道分娩相比的整体利弊和风险,并记录;当孕妇因恐惧阴道分娩的疼痛而要求剖宫产手术(也就是“怕痛”)时,应提供心理咨询,帮助减轻其恐惧;产程过程中应用分娩镇痛的方法,减轻分娩疼痛,并缩短产程……

  不知北大医院这起事件中,医院是否对孕妇和家属做过解释和心理咨询,是否提出实施无痛分娩。如果医院做到了这些,那么他们已经尽力而为了。但是,如果医院没有做到,就有值得探讨的地方。中国无痛分娩的实施率不到10%,而在欧美国家,无痛分娩实施率已达85%-98%,成为一种常规疗法。

  中国的无痛分娩太少既有人员和技术的原因,如缺少麻醉师和设备等;更有观念的原因,最大的观念便是,认为女性生育必然有痛苦,没有疼痛哪能生孩子?

  然而,减少分娩的痛苦不只是女性的基本权利,而且是医学人文关怀的基本目标和社会文明水平提高的体现。并且,扩大到医疗的所有领域都可以发现,中国的临床和国外的临床在对病患的止痛上有着迥然不同的观念。例如对癌症患者的治疗,在中国,无论是医生还是病人,都不把对病人的止痛当作是医疗必须的一部分,而是认为控制了肿瘤,自然会止痛。但是,在欧美,早就在执行癌痛“三阶梯”治疗原则。他们把为病人止痛当作是医疗的基本目标和最好的人文关怀。

  因此,我们固然要严厉谴责殴打医生的病患和家属,但通过这一事件,更深入和广角地审视中国的医学理念,或许能更有效地化解医患纠纷。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