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通日报:治近视要先治住“应试”
2018-09-03 11:09:00  来源:南通日报  
1
听新闻

  新学期开学之际,教育部、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制定的《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实施方案》公布。诸如确保小学生每天睡眠10个小时,严禁学生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控制新增网络游戏上网运营数量等,方案列出一系列为儿童和青少年“护眼”的硬措施。

  关心儿童和青少年视力,是个老问题,又是个新问题;是个小问题,又是个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近日作出重要指示:“我国学生近视呈现高发、低龄化趋势,严重影响孩子们的身心健康,这是一个关系国家和民族未来的大问题,必须高度重视,不能任其发展。”一副眼镜,全民揪心,总书记的牵挂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实施方案》是抓落实的依据,有些指标和措施也很硬朗,但方案还只是纸上的东西,要落实还须下一番苦功。

  其一,治标必须治本,治近视先要治“应试”。世界卫生组织一份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上近视率最高的国家之一,青少年近视率稳居世界第一。前不久发布的首份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说,我国四年级、八年级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分别为36.5%和65.3%。此前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高中生视力不良检出率已超过七成。近视高发,折射出现行教育中的应试硬伤。加强素质教育、防止应试教育,喊了多年叫了多次,但总是说得多、做得少。在追求高升学率的大背景下,分数成了成败得失的唯一,重智育轻体育、重分数轻健康,学子的书包越来越重,课外负担越来越多,名目繁多的补习班、兴趣班,双休日也经常排满,原本在户外奔跑嬉戏的时间也被挤占,孩子们的活动空间大多被圈在室内,缺乏自然光照,用眼时间过长,疲劳得不到缓解,久而久之必然近视。而由于近视不是致命性疾病,发展过程又比较长,所以家庭、学校、社会并不把近视当回事,认为“只要成绩好,戴上眼镜没有什么大不了”。不跳出“应试”怪圈,防控近视难有作为。

  其二,青少年身体素质仅仅是视力下降的问题吗?青少年身体素质整体并不乐观,小胖墩、豆芽菜型的错位逆向发展,体育课有名无实,不是上课“弹棉花”,就是被其他课目挤占,学校食堂管理参差不齐,饮食结构不尽合理等。都说“少年强则国家强”,何谓“少年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才叫“强”。而影响青少年学生全面发展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比如现在课本、作业本的印刷质量,其中重金属和油墨超标的不在少数,新课本刚到手,就有一股刺鼻刺眼的味道,对学生的呼吸道和视力多有伤害。一级有一级的责任,一级有一级的担当,我们的主管部门要主动想在前抓在先,不要老等总书记牵挂了才重视。不能头疼医头、脚痛医脚,作为政府职能部门,要在综合治理上做文章,碎片化管理,不利于综合治理。

  其三,宽严并济,严得科学合理。这个近似“军令状”式的方案,看上去很严也很细。但仔细琢磨,仍有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比如硬目标“到2030年高中生近视率下降到70%以下”,这个指标并不硬,一是现有高中生近视率也就是七成左右,下降幅度不明显,二是12年以后,10个高中生中还有7个眼镜,不还是“居高不下”吗?又如“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又似乎失之过严,少了与时俱进。随着数字化教学逐渐融入课堂,手机和平板电脑将成为重要的学习工具,这是个潮流,不应因为有少数学生沉溺于中而因噎废食。(李昌森)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