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银自古以来就是苗族地区重要首饰和婚假用品。随着民族融合与汉化,大批银匠走向失业边缘。湘西苗银世家麻氏家族的传人纷纷改行,如今只剩下手艺精湛的麻茂庭,他从做银匠至今已有43年,而打造一整套苗银饰品,即使每日赶制,也需要半年以上。(腾讯新闻 讯)
笔者对银器没太大研究,却对报道中的43年和半年这两个数字很感兴趣,也不由想到了“工匠精神”。2016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正式提出了“工匠精神”。中华民族正是历代紧紧秉持“工匠精神”,才有了绵延五千年的举世艺术瑰宝。
何谓“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神理念,更是一种信仰,也是工匠们对自己产品的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笔者认为,新时代下,“工匠精神”的真正内涵更在于:精益求精、爱岗敬业、耐心专注和守正创新。工匠精神不是一次简单的尝试,也不是一种盲目的追求,而是长期的行为努力与坚持,内心的敬畏与崇尚。
放眼当今社会,浮躁之风开始蔓延,企业竞争中追求利益最大化,从而忽略了产品的品质灵魂。因此,企业更需要“工匠精神”来自我约束、自我改进和自我完善,以着长久计,保证企业在长期竞争中的绝对优势。我们也要学习工匠们对细节的极致追求,把品质从99%提高到99.99%,其利虽微,却造福千秋。
自从“工匠精神”以“官方姿态”再次走到舞台前沿,在社会各个阶层引起了强烈的反响。笔者认为,“工匠精神”是增加新动能、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一种生产力,其本身就具有无可比拟的强大生产力。这种生产力将会从提升产品质量出发,在各个层面支撑质量强国战略的建设和实施。而提升整个国家产品的质量竞争力,则需要各个领域工匠们的潜心投入与刻苦钻研
“工匠精神”也是一种创造力。工匠精神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对生产规则的严格遵守。工匠精神蕴含的创新,是在严格遵循制作器物规则基础上的质量改善和技术创新。只有具备锲而不舍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能不断突破各种生产和流通环节的技术瓶颈,才能掌握先进的质量规范与标准,才能不断地进行器具改进和工艺创新。
“工匠精神”更是不成文的契约。从个人情感角度讲,工匠制作不是为了争夺市场,而是内心对产品完美和极致的追求。工匠的人生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源自内心对生产的热爱,才有了产品制作的执着和全身心投入。实际上,在具备工匠精神的人与人之间,有着不成文的契约,那就是不断提高自身技艺,严把质量关,追寻真善美。内外兼修,最终打造出无愧于世一流产品。
当下,我国政府正在加强引导全社会对“工匠精神”的认知与尊重。所谓“术业有专攻”,笔者认为,只有真正的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巩固工匠在生产过程中的“大师地位”,才能不断提升各个领域的质量标准。从而全面增强我国软实力,才得以在世界大潮中引领风尚,立于不败之地!
崔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