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乡村振兴呼唤更多“赵亚夫”
2021-07-12 12:43:00  来源:宿迁网  
1
听新闻

近日,新华网以《把论文写在大地上 把成果留在农民家》为题报道了赵亚夫将农民生活变好作为其一生事业的事迹。赵亚夫是十位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者之一,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奖”等荣誉。步入耄耋之年依旧在科技兴农第一线挥汗奋战,荣誉背后的辛勤付出不难想象,“为农民服务一辈子”初心可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呼唤更多热心为“三农”事业办实事、洒汗水、作贡献的“赵亚夫”。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赵亚夫式“田秀才”。农业农村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离不开农技“好帮手”。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科技兴农举足轻重,“田秀才”“土专家”“果博士”踊跃投身科技扶贫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重要力量。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250多万亩,给16万农民带来200多亿元直接收益,赵亚夫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就是有力印证。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呼唤更多热爱“三农”、扎根大地的“赵亚夫”,把“帮助农民过上好日子”作为追求目标,教会农民挑“金扁担”、用“新农具”、干“新农活”,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技能、智能支持。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赵亚夫式“铺路石”。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需要国家政策给力,也需要社会各方助力。赵亚夫和他的团队帮助茅山老区数十万农民脱贫致富,发展起来了很多百万元户、50万元户、10万元户,却一直坚持不收指导费用、不搞技术入股、不当技术顾问。像他这样“把成绩写在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民家”的农业专家有很多,“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太行山“新愚公”李保国、“农民院士”朱有勇……勤于科研攻关,甘于无私奉献,乐于“把我变成农民,把农民变成我”,乡村振兴就需要更多这样的“铺路石”。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赵亚夫式“夕阳红”。长期从事农科工作的赵亚夫,2001年退休后作为志愿者来到茅山老区戴庄村,为乡村脱贫事业贡献才智、奉献余热,不仅显示出一生只做一件事的专业、专注,而且树立了老有所为、老当益壮的模范典型。赵亚夫的事迹启示我们,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专家、老乡贤大有用武之地,无论是“留守本土”还是“告老还乡”,发挥自己的特长、优势,或为群众致富传道授业,或为开拓市场穿针引线,或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或为基层治理出力流汗,在乡村振兴舞台绽放最美“夕阳红”。(张荣)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