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不能片面解读“家校共育”理念
2018-05-15 09:0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在中小学,家长批改作业、帮助值日,甚至监考、监督早晚自习等现象越来越常见,家长几乎成了“随叫随到”的“编外教师”。很多家长纷纷为此吐槽,认为这些举措并无必要;但一些教师则表示,这些都是无奈之举。(5月14日 《半月谈》)

  应该说,“编外教师”这一称呼,恰如其分地形容出了家长所扮演的角色。孩子在课后的复习、预习,理应由家长辅导督促;但孩子在学校里的考试、早晚自习甚至值日,是否还应该由家长全权负责?家长们的“吐槽”显示出,多数家长并不愿为这些所谓的“家校共育”举措买单。尽管有教师表示这些都是“无奈之举”,但其中的实情不容忽视:批改作业、监督早晚自习尚有益处可寻,可值日、监考之类的举措显然无甚意义。

  话虽如此,我们也该看到,这些举措能最大程度地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校园生活中。很多家长整日忙于工作,孩子也整日在校学习,家长与孩子之间本就缺少沟通交流的时间。这些“家校共育”举措,为家长提供了了解孩子在校状态的宝贵机会,也有助于及时发现孩子存在的问题。

  但是,“家校共育”的实施,绝不是“家长+学校”这么简单。要求家长值日、监考,这些举措显然就犯了“家长+学校”的错误。值日本该是由学生独立完成的事情,而监考则是教师的职责,若强行将这类任务摊派给家长,只能生硬地把家长与学校相捆绑,不但难以取得“共育”的好效果,还容易适得其反,甚至引发家校矛盾,家长们的“吐槽”就是很好的例证。这类举措或许初衷是好的,但显然缺乏技巧性,没有经过深思熟虑。

  因此,对于“家校共育”理念,学校绝不能片面化解读,更不能打着“共育”的名号,无止境地将各种任务摊派给家长。虽然家校责任难以清晰明了地进行划分,但学校也该尽量掌握好尺度。对于值日、监考这类的确不该由家长完成的事情,就不应强推给家长;对于批作业、监督自习这类有益于实施“共育”的举措,也应做到适度适量。只有给家长留出一定空间,让家长不再顶受“编外教师”的困扰和压力,才能展现出学校对家长的体谅尊重,也才能赢得家长对学校的体谅尊重。家校双方有了体谅尊重,“家校共育”理念就有了实施基础,种种“共育”举措才能得以更好地发挥效力。(艾琳)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