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扶贫要扶在根本点关键处
2018-10-18 14:15: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10月17日是我国“扶贫日”。今年10月17日是我国第5个扶贫日 ,也是第26个国际消除贫困日。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有7亿多人脱离贫困;十八大以来,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从2012年末的9899万人减少至2017年末的3046万人,累计减少6853万人,减贫幅度接近70%;贫困发生率从2012年末的10.2%下降至2017年底的3.1%。中国成为全球最早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中减贫目标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对世界减贫进程作出了重大贡献,赢得国际社会的高度认可和普遍赞誉。

  从现在起到2020年,还有2年多时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脱贫目标,任重道远。现在,剩下的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大多是老少边远地区,大多是经济十分困难地区,大多是家庭十分困难人口。从江苏来说,全省还有821个发展最薄弱的村,还有低收入人口和经济薄弱村相对集中的湖西老区、涟沭结合部、西南岗地区、成子湖周边地区、石梁河库区、灌溉总渠以北地区6个片区,黄桥、茅山等革命老区等重点扶贫区域。我们对这些地方、这些人口要进行重点帮扶,采取有效措施,号准“脉”,找准“症结”,选好“药方”,确保脱贫攻坚帮到老百姓的关键处,扶到老百姓的根本点。

  要扶在产业脱贫的关键处。产业致富是重点、是特色。经济薄弱地区大多产业薄弱,没有特色产业,缺少支撑产业。要从当地经济发展特色出发,因地制宜,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重点支持低收入农户因地制宜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和传统手工业,实施“家门口就业”工程。引导民营企业通过投资兴办企业,开发结对村资源,实施产业扶贫,带动经济薄弱村经济发展。要积极推进优秀企业、挂钩企业与经济薄弱村、贫困户挂钩帮扶,在产业上帮助贫困地区发展致富。

  要扶在住房脱贫的关键处。9月4日,省委、省政府召开加快改善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条件工作会议,要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尊重群众意愿,推进苏北地区农民群众按城镇化规律集中居住,显著提升群众的住房条件、人居环境、公共服务和文明程度,真正让农民过上与时代同步的现代城镇生活。要搞清楚“哪些人要搬”,想明白“人往哪里去”,解决好“钱从哪里来”,研究好“房子怎么建”,考虑好“稳得住、能致富”,加紧排查,加快统筹,通过两、三年的努力,把苏北地区农民群众住房的问题解决好,让困难群众住上新房、住上好房。

  要扶在健康脱贫的关键处。这些年来,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已成为大多数地区贫困户脱贫的最大“拦路虎”。“辛辛苦苦奔小康,一场大病全泡汤”,“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流露出的是群众尤其是贫困群众对大病的恐惧、无奈。要坚持问题导向、底线思维,精准施策、定向发力,综合运用政府、市场、社会的手段,建立完善针对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的城乡居民合作医疗、大病医疗保险、补充商业保险、大病医疗救助、慈善救助相衔接的医疗保障制度,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看不起病的问题,让贫困群众脱疾病贫困。

  要扶在文化脱贫的关键处。要坚持实现“造血”式扶贫, 进行文化扶贫、教育扶贫,为贫困地区、贫困户输思想、输技术、输教育、输产业。要加强对农民的技术教育培训,为贫困山区、贫困户提供智力帮扶、财力资助、技术指导,大力引导、鼓励人民群众科学种植养殖,为市场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增加农民收入。在经济薄弱地区大力实施特色小镇培育与小城镇建设整治行动、村庄环境改善提升行动,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强贫困地区农村公共文化阵地建设,大力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均衡配置经济薄弱地区公共文化资源。扎实开展助学贷款业务,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就学资金困难。

  现在,脱贫攻坚已进入冲刺阶段。贫有百样,困有千种,必须下决心啃硬骨头。我们要在两年多时间内,找准扶贫方向、脱贫方式,扶贫要扶在根本点、关键处,扶在群众的心坎上,努力做到扶贫对象精准、措施到户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脱贫成效精准,因地因村因户找到脱贫攻坚的“金钥匙”,推动江苏所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过上全面小康的美满日子。(丁新伯/文)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