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7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出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5年弹指一挥间,千里合作共婵娟。习近平倡议、设计、谋划和部署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5年来取得了辉煌成就。与俄罗斯“欧亚经济联盟”、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土耳其“中间走廊”、蒙古国“发展之路”、越南“两廊一圈”、英国“英格兰北方经济中心”、沙特阿拉伯“2030愿景”、欧洲投资计划等政策或规划,实现了一一对接。截至今年7月,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截至8月26日,中欧班列开行量已达10000列。中亚面粉、波兰苹果、法国红酒走上了国人餐桌,中国制造的汽车、电子元件、农产品丰富着海外市场。
康庄大道终致远。“一带一路”之所以获得热烈响应、广泛合作,乃因为“倡议源于中国,但机会和成果属于世界”,表达了中国担当和世界情怀。正如习近平所指出,共建“一带一路”顺应了全球治理体系变革的内在要求,彰显了同舟共济、权责共担的命运共同体意识,为完善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案。从2000多年前的张骞“凿空之旅”,到600多年前的郑和七下西洋,古丝绸之路见证了“使者相望于道,商旅不绝于途”“舶交海中,不知其数”的辉煌。21世纪的“一带一路”,让“逆全球化暗流涌动,国际形势动荡多变”的迷茫世界,看到和平发展的新光亮。
“丝路精神”纳百川。丝绸之路不仅是商业通道,更重要的是体现的“丝路精神”。丝路精神是指不同种族、不同信仰、不同文化背景的国家,在长期交往过程中形成的“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共享和平,共同发展”。正如习近平所强调,坚持对话协商、共建共享、合作共赢、交流互鉴,同沿线国家谋求合作的最大公约数,推动各国加强政治互信、经济互融、人文互通,造福沿线国家人民,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履不必同,期于适足;治不必同,期于利民。”弘扬丝路精神,坚持合作共赢,追求共同发展,就是既让自己过得好,也要让别人过得好。
夯基垒台、立柱架梁。“一带一路”的“大写意”,业已擘画。“一带一路”进入国际话语体系,写入联合国大会、安理会等重要决议;双边合作筑底、多边机制呼应、高峰论坛引领的“三位一体”国际合作架构初步搭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一带一路”的“工笔画”,待开格局。“大写意”需要的是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工笔画”需要的是精谨细腻、精雕细琢。“大写意”需要的是张力和魄力,“工笔画”需要的是耐力和毅力。行成于思,毁于随;业精于勤,荒于嬉。世界风云变幻,风险机遇孪生。唯有孜孜不倦,坚持不懈,牢记初心,砥砺前行,才能走向新的卓越。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从丝绸之路到“一带一路”,这是精神的传承,更是梦想的延续。习近平总书记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5周年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高屋建瓴、统揽全局、思想深刻、内涵丰富,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亿万人民,同心同德,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抓手,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宏伟目标,与世界携手阔步前行,更加美好光明的未来,可望可及。(柏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