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南京大屠杀发生80周年。12月13日,是第四个国家公祭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及所有在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期间被杀戮的同胞,将在一年一度的国殇公祭中,再一次被举国深深地记忆,被同胞沉痛地悼念。
“祭——为了给血写的历史证明,为了30多万个不屈的冤魂。因为当今日本有人要抹杀这段历史,因为今天中国也有人忘记了这段历史”。 一首名为《祭》的诗歌如是曰。由于多年来日本右翼的错误宣传,日本民众对南京大屠杀和那场日本侵华战争这一史实的认知度总体并不高。对于南京大屠杀和那场日本侵华战争,我国史学和文学、影视艺术等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了记录和再现,对于唤醒民族记忆,激励民族自强,起到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但在更广阔、更深远的视角,必须自觉审视历史记忆,全面考察对那段耻辱史、那段抗争史的记忆程度和记忆能力。这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力做快做。
一者,要加强日本侵华史方面的学校教育。当“九一八”成为一些商家开业的良辰吉日,不少大学生说不准“七七事变”发生在哪一年,如此尴尬而令人痛心的情形表明,必须加强中国近现代史教育中日本侵华史内容的教学和考试,夯实对日本侵华历史记忆的国民教育之基。二者,要加大日本侵华遗址保护力度。必须注意到,在城镇化过程中,一些地方的日军侵华遗址遭到不同程度破坏甚至毁灭性拆除的情况。在全国范围内进行抗战文物、遗址调查,完善相关法规,制定方案,保护好濒危文物和遗址。三者,要彻底改变影视作品对抗日的娱乐化表现。尽管国家有关部门曾发文对此予以纠正,但完全杜绝这种流弊,打造符合历史真实的艺术精品,还需相关各方不断努力。
南京大屠杀,日本侵华史上最血腥、最惨绝人寰的一个事件,也是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最灭绝人性的一个事件。西班牙哲学家乔治·桑塔亚有言,“忘记过去的人注定会重蹈覆辙”。记忆历史,是迈向未来的第一步;记忆国殇,是复兴中华的第一课。只有牢记历史、不忘“殇痛”,才能知耻而勇、奋发图强,加快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更大贡献。 (茅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