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紫金e评|【国家公祭日】永不凋谢的鸢尾花:她让全世界知道了南京大屠杀
2017-12-12 17:12:00  来源:淮安新闻网  
1
听新闻

  张纯如,华裔女作家、祖籍江苏淮安。张纯如1989年从美国的伊利诺伊大学毕业,后来又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写作硕士学位。她的第一本书《蚕丝——中国飞弹之父钱学森》广受好评,赢得了美国麦克阿瑟基金会“和平与国际合作计划奖”。

  她与南京大屠杀有什么关系?在她研究南京大屠杀之前客观上讲没有关系。1994年12月,当张纯如在加州第一次看到南京大屠杀的黑白照片时,更是感到了无比的愤怒。在南京,的确存在大屠杀,但是为什么有人否认它,而且在所有的英文非小说类书籍里,居然没有一本提及这段本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纯如为这一现象震惊了,几乎所有的西方人都知道希特勒的罪行,却无人知晓日本人在中国进行的大屠杀。她为此感到阵阵心悸。于是她选择研究南京大屠杀。

  1997年,在南京大屠杀60年的纪念日,她出版了算是人类史上第一本“充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英文著作”《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 在她的这本书出版之前,西方社会对南京大屠杀这一浩劫知之甚少。他们知道奥斯维辛集中营,知道被纳粹屠杀的百万犹太人、波兰人、苏联人、吉普赛人、德国人,但是他们并不知道,二战期间,日军在金陵这所古都犯下怎样的暴行。为了撰写《南京大屠杀》,张纯如收集了中文、日文、德文和英文的大量资料,以及从未出版的日记、笔记、信函、政府报告的原始材料,她甚至查阅了东京战犯审判记录稿,也通过书信联系日本的二战老兵。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张纯如发现了研究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这更加有力地佐证了日军所犯下的罪行。在《南京暴行》的写作过程中,她经常“气得发抖、失眠噩梦、体重减轻、头发掉落”。 她面对的是尽显人性恶劣、残忍血腥的历史,南京大屠杀是一部酷刑百科全书,这些她都要具体面对,还要叙述出来:砍头、活焚、活埋、在粪池中溺淹、挖心、分尸……

  当《南京大屠杀》这本书出版后,她又得面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报复和骚扰。她不断接到威胁信件和电话,这使得她不断变换电话号码,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她曾经对朋友说,这些年来她一直生活在恐惧之中。后来她患上忧郁症。2004年,她在自己的车中开枪自杀。时年36岁。

  张纯如曾说,写作使她对人性有了新的认识,那就是人什么事都做得出,既有做出最伟大事业的潜能,也有犯下最邪恶罪行的潜能——人性中扭曲的东西会使最令人难以言说的罪恶在瞬间变成平常琐事。但是这一切,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她完全可以选择不走这样一条路,她可以在有生之年好好做别的研究,实现众人们所羡慕的“美国梦”。南京大屠杀本于她,没有半分关系。但是张纯如选择去研究这一段历史,并且以这种方式呈现给世人,直至献出自己年轻的生命。史学研究应有这样的担当。不光是史学,我觉得为人也当有这样一份担当。

  鲁迅说过,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大概就是她这样了。(张银银)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