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紫金e评|国家公祭日:在历史记忆中挽紧和平臂膀
2017-12-12 16:16:00  来源:苏州新闻网  
1
听新闻

  扬子江水奔流不息,南京城墙肃然沉寂。每年的这一天,刺耳的防空警报声打破古城的寂静;公祭现场,将士们手扶花圈,铿锵脚步震落时间的帷幕,历史的场景扑面而来……

  1937年寒冬,侵华日军攻占南京,曾经繁华优雅的六朝古都满目疮痍,无数同胞倒在侵略者的屠刀之下。30万同胞的累累白骨是中华民族脊背上的鞭痕、心头上的伤,不忍触摸……每一次轻抚都是一种折磨,每一次折磨都会血泪齐迸。

  80年,斗转星移。但是无论星月如何流转,30多万死难同胞的名字不会被忘却。12月8日,100名大学生志愿者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记载遇难者姓名的“哭墙”前,大声诵读镌刻在墙上的10635个人名。

  80年,沧海桑田。每一次对历史的回望,都如同点亮一支精神的火炬,让我们从历史的苦难中汲取沉痛教训、获取向上力量,在历史的记忆中挽紧和平的臂膀。

  “要记住历史,不要记住仇恨”,这是一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临终遗言。“铭记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要共同引以为戒。传承历史,不是为了纠结过去,而是要开创未来,让和平的薪火代代相传。”12月13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出席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的国家公祭仪式,为生命之消逝举国致哀,也为人类和平警钟长鸣。

  和平警钟长鸣,是奋力前行,也是自我警醒。但总是会有人,在特定的时期,刻意选择性遗忘这一页的历史。

  不想面对历史,就是企图重演历史。长期以来,日本一些右翼势力置人类的公理、正义和史实不顾,颠倒黑白,想方设法在教科书中歪曲侵华历史,千方百计把侵略事实加以混淆甚至抹煞,对南京大屠杀档案申遗更是百般阻挠,试图刻意隐瞒、遗忘。如此种种,恰如作家张纯如在《南京大屠杀》一书中所写:日本作为一个国家仍然试图再度掩埋南京的受害者——不是像1937年那样把他们埋在地下,而是将这些受害者埋葬在被遗忘的历史角落。

  厚重的历史面前,人性的力量都不能被遮挡,爱好和平的人们不会遗忘这段以血泪书写的历史。不久前,多伦多地区上千名华人华侨悼念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亡灵。悼念活动中,多伦多市市长庄德利在留言簿上写道:“来到这里,追思这段重要的历史非常重要。绝不能让历史重演。”

  献一朵白菊寄哀思,向苦难的同胞致敬;点一支蜡烛照亮和平之路,向奔腾的未来前行。

  把时钟拨回到2016年的6月17日。那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和夫人风尘仆仆踏上了塞尔维亚的国土,他们第一站活动就来到中国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凭吊使馆被炸事件中牺牲的烈士。当天,在中国驻南联盟被炸使馆旧址上立起一块新的纪念碑,碑上刻着:“缅怀烈士 珍爱和平”。这是以国家名义缅怀烈士,也是强大起来的中国对世界和平的殷殷期望。

  “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的这番话,道出了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和平、热爱和平的共同心声,凝结起共同捍卫和平果实的国际共识。正因如此,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引来万邦响应,舒展出崭新的交融图景,丝绸之路重奏华美乐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赢得四海掌声,首次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流……“和而不同”的中国梦正为世界开辟和平发展的光辉道路。

  在如常的警报声中,我们迎来了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以国家名义公祭,是用庄严的仪式感,让国家与人民对历史记忆秉持清醒状态;以国家名义公祭,是在历史记忆中挽紧和平臂膀。此时此刻,站在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正为维护世界和平注入强大力量。(李群)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