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紫金e评|【改革·印记】变美变富,点赞故乡的今天
2017-11-09 17:15:00  来源:扬州网  
1
听新闻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明。久别故乡,总会在明月当空时,想念故乡的蓝天、白云、夕阳、星斗,思念故乡的小河、小吃、风景,还有那难以改变的浓浓乡音、切切乡情。特别是近几年来故乡的深刻变化,时时让我从心中荡漾起对故乡的暖暖记忆。

  我的故乡是黄桥祁巷。祁巷村是中国著名地质学家丁文江的故乡,也是当年新四军黄桥决战的战场,是革命老区,红色文化浓厚。我生于斯,成长于斯,直到上世纪80年代初考取大学,到北京上学,才离开家乡。后来到扬州工作,虽然离故乡不远,也难得回去。但对故乡的爱,对故乡的情,对故乡的点点滴滴,仍魂牵梦萦,记挂心中。

  记得小时候,家里常常是缺吃少穿。家中兄弟姐妹多,挣的工分不多,生产队分的粮油也不多,吃饱饭成为梦想。父亲是个木匠,每个月30多元的工资只够买黑市粮贴补家用。二伯在兰州工作,有时还寄一些全国粮票贴补。上大学前,我没有吃过油条。多少年后,把这个故事讲给儿子听,他说真是匪夷所思。穿上新衣服,更是奢望。记得有一次去外婆家,母亲向邻居家借了一套的确良上衣给我,想穿得体面些。那时,老是盼望过新年,因为新年有肉吃、有新衣服穿。

  记得小时候,家乡的路都是土路,很狭窄,晴天一身灰,雨雪天一身泥,出行很困难。那时家庭中有自行车的很少,出行都是走路。我在三里中学上学,离家十几里路,每到周末,都要步行回家。那时,真是回家的路很难。

  记得小时候,家乡村集体很穷,没有任何工业,没有什么副业,也没有人出去打工,农民就靠种田维持生活。家家户户住的都是些五架梁平房,生活用电很窘迫,吃的喝的是小河的河水,家庭状况好一点的用的是自家打的井水。长时间,村子的面貌依旧破落。祁巷村也成了附近有名的贫困村、落后村。

  穷则思干。后来,村里有个丁雪其当上了村支书。他带领村民解放思想,艰苦创业,积极发展高效农业,向上向外争取项目、资金,推进村里道路改造、河塘整治。特别是大力推进特色种植,建成了百亩特种养殖园、百亩时令鲜果园,冬春有草莓,夏有桃子,秋有葡萄。这里自制的葡萄酒,香醇绵柔,特色鲜明。并建起了千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千亩设施蔬菜种植基地、千亩泰兴香荷芋种植基地、千亩特种水产养殖基地。目前,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注册了“祁巷牌”、“金辰牌”绿色蔬菜商标,香荷芋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和一村一品认证。

  穷则思变。村充分利用“丁文江故里”的历史文化优势,发展文化生态旅游,打造历史文化名村。村里建起了小南湖生态园,集生态农业、休闲养生、科教体验、观光旅游为一体,景点观赏区内人工湖、景观河波光粼粼,人造南山果木叠翠,亭台楼阁别致优雅,大型垂钓中心、休闲茶庄让游客尽享诗意人生。园内农家乐以本地乡土种养的农产品为原料的“祁巷八大碗”,成为乡村美食文化的主打名片。听说,村里近年来还举办了泰州芋头节、中国?黄桥双人大鱼赛等赛事活动,吸引全国各地来故乡游览休闲。这几年年旅游人数超过30多万人次,年集体收入超过300万元。

  如今,我的故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村里道路宽了,河塘清了,楼房高了,有汽车的人家多了,上大学的后生们也多了。一句话,故乡变得更美了、更漂亮了,村里的名片也更加鲜亮了。全国文明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巾帼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中国美丽乡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文明村标兵、江苏省四星级乡村旅游点……一张张靓丽的名片,叙说着故乡今天的幸福、和谐、安宁、美丽。

  今年5月,我再次回到故乡,刚进村口,就听到广播里播放着村歌《祁巷,我的好家园》。“我的祁巷呀,美呀美家园哪,小康路上春色如酒、春色如酒;我的祁巷呀,好呀好家园哪,幸福相伴天长地久,幸福相伴呀天长地久。”听着村歌,看着美景,听着乡音,一幅生态文明和谐美丽的新农村的绚丽画卷展现在眼前、刻在心中。(丁新伯)

标签:
责编:许珵珵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