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紫金e评|【改革·印记】从深耕教育中看改革之路
2017-10-16 17:16:00  来源:江海明珠网  
1
听新闻

  坐在电脑前,动一动手指,订阅付费讲座,随时就能走进名师课堂;听书、看报、查资料更是应有尽有。如今,这些丰富多样、对我们来说习以为常的学习渠道,让父辈们大开眼界。而几十年前,他们无法想象教育领域能有今天这般“好时代”。

(笔者父辈的读书时代)

  我的父母都是教育工作者,我也经常听妈妈讲过去的事情。那时候他们上学,校舍只有一排低矮的瓦房,窗户破、没连廊,一到冬天还四处漏风。学校也只能提供桌子,就连上课的板凳都要自己每天从家里搬去。讲课只有一个老师,一本书,粉笔每次都用到只剩下一个头,才舍得拿来砸调皮的学生。放学了要先帮家里挑猪草,才能翻来覆去抄书上的课文。妈妈说,她小时候仅有的课外书,是外公不知从哪里弄来的两本破破烂烂的《大闹天宫》和《大禹治水》。在那个书籍匮乏的年代,她把这两本小人书视为珍宝,前前后后不知道看了多少遍。

(笔者本人摄于小学教室门前)

  如果说父辈们是教育复兴的“见证者”,那我们这一代则是教育腾飞的“亲历者”。简陋的黑板桌椅早已换成多媒体电教室;方方正正的大头电脑也换成了轻薄便携的笔记本;图书馆分门别类的书籍已经有了大数据库……各式各样的学前教育、五花八门的兴趣培训班、越来越多家庭把孩子送出国门留学深造,或是开眼界,或是长见识……正是几十年漫漫改革的力量,成就了教育领域百花齐放的时代。

(现今学子们丰富的课程)

  回望这几十年的改革路,经济发展是教育进步的基础,教育进步则是科技发展的基石,而科技发展又促进了教育领域的创新。小学生能在父母协助下“半独立”完成《大数据帮你进一步认识苏轼》的调研报告;90后们在国际机器人大赛中初露锋芒;中国特色的“慕课”尝试探索翻转课堂的新模式;《诗词大会》、《朗读者》、《见字如面》等电视节目掀起全民学习汉语、古诗词热潮……“互联网+”深刻影响着新时代的教育方式,社会大环境的改变,也为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带来更多光明。

  “教育崛起”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带给社会的巨大成就,不仅激活了老百姓内心希望的种子,也长久散发着它的社会能量。普及义务教育早已跳出几十年前只要能“识字算数”就行的最低层要求,也不再是为了一份工作、一种谋生手段,甚至“休学创业”都不再是异类,反而有了更多的政策支持。新时代的孩子们,在知识的海洋里畅游,在现实的广阔世界中找到真正的志趣所在,这是人生提纲挈领的灵魂,牵扯着一个人的精气神,也使新一代的年轻人胸中常怀奋斗的梦想。

  一个社会对待教育的态度,映照着整个社会的发展程度。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五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总书记用“更好的教育”回应人民关切。积极推进教育资源均等化,教育改革给“学区房”的狂热降温,流动师资、定点帮扶让优质资源惠及更广泛受教育群体。沿着承载人们殷切期盼的教育改革大道,于纸墨笔砚变迁之间,我们对祖国日益强大的形象,有了更加具体而深刻的感知。

  如果说,近四十年的改革光阴像一张纸,“教育之改”就像一支五彩的笔,绘出祖国最缤纷、灿烂的希望。如今的教育中国,立于崭新坐标,浇灌着祖国以及我们的现在和未来。(阎语)

标签:
责编:王迅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