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地评线】紫金e评:莫让私利考量遮蔽公共理性
2020-10-10 12:08: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袁媛  
1
听新闻

国庆假期,路途拥堵,应急车道被违法占用的现象时有发生,着实把行车规矩的司机们气得够呛。与多数人暗自生气不同,河南的李先生、四川的强女士等司机选择了拍下违法行为,集中向交管部门举报。这让许多人解气,认为群众的自发监督可以治一治一些人的坏习惯,起到维护社会秩序的作用。但也有人提出质疑,觉得这“纯属管闲事”,批评举报者“打小报告的毛病还没改”。

目前已有不少省份的交管部门开通了“随手拍”举报途径。对合理合法的“随手拍”是否值得鼓励,站在公众利益角度应当不难给出答案,可为何这个话题会在网络上引发意见的对立?讨厌别人“打小报告”,究竟是在反对什么?从相关新闻的留言评论中可看出一些端倪,一则前排评论是这么说的:“你举报别人,别人也可能举报你,我就不信你一辈子不违章!”大量的点赞,说明这位网友可能说出了不少人的心声:举报违章,说不定哪天就举报到我的头上,这可不行!

对“随手拍”的焦虑,代表了一种思维方式——看待问题不从是非曲直出发,发表言论不顾及对当事人的伤害,表达态度不考虑对公共利益的影响,独独关心自己的利益是否会受到损害。有些利益考量是将自己置身其中,比如看到电动车碰擦豪车的新闻,有的人还没弄清责任划分,就先根据自己的主要出行方式站好队,为电动车是否该赔钱争得面红耳赤,这叫“屁股决定脑袋”;再如某地准备为社区配套养老服务中心,一些暂时没有养老需求的业主担心影响房价,赶忙“合纵连横”鼓动大家集体反对,演绎了什么叫“邻避效应”。而有些利益考量则是对潜在的威胁视而不见,把自己置身事外,做“吃瓜”型看客。比如在性侵、拐卖的新闻之后,总能看见一些指责受害人不注意自我保护的言论出现。只要能让自己远离这些危险,哪怕给当事人伤口撒盐,有人也要坚持按照“完美受害人”的标准批评一番。凡此种种,都属于以私利论是非,从而遮蔽了公共理性。

我们常说公道自在人心,可若人人都以私利论是非,只会导致“私道”横行,哪儿来的公道呢?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自媒体时代,个体的影响力在提升,“杂音”的副作用也会扩大。今天,我们开展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不仅要提升人民群众的私德修养,也要培养人们的公德意识和公共理性,学会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看待问题。在“随手拍”的新闻中,我们期待看到这样的评论:“谁也不能打包票一辈子不会需要应急车辆的救助,畅通应急车道的下一位受益者,也许就是我们自己。”(袁媛)

标签:
责编:孔婧 袁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