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复杂性超出预期,其中大多都要落实在基层。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通知要求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提到避免不接地气的“空中政策”和相互打架的“本位政策”,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
何为“本位政策”?概而言之,有些地方、部门在制定或执行政策时并非从全局出发,而是奉行以我为主、以我为本的“本位主义”。当然,地方也好,部门也罢,各有特定的职责权限,守土有责、守土尽责是其天然使命和义务,但“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并不等于“各自为政、各行其是”,局部利益不能凌驾于整体利益之上。类似“本位政策”在现实中并不罕见,如在疫情防控期间擅自封地堵路或违规截留防护物资;本应互通互认的健康码屡屡遭遇“一城一码”的尴尬;招商部门为吸引项目承诺一系列优惠政策,却因不符合土地或环保要求而导致项目搁浅……这些以邻为壑、各起炉灶、自说自话的政策乱象,既让群众摸不着头脑,也会影响政策权威,损害的是国家和人民的整体利益。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行政体系的“终端”和治理体系的“底盘”,一个基层部门往往要对十几个上级领导部门负责,政出多门、多头管理的现象本就使得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如果政策再相互“打架”“撞车”,更会让基层干部无所适从,只能“选择性执行”或“变通式落实”,不但使得政策在虚耗中陷入“空转”,还会消减基层人员干事创业的积极性。2019年是“基层减负年”,各地积极出台相关措施,基层减负成效明显。今年在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广大基层干部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加班加点、奋战一线,充分展现出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初心和本色。关心爱护基层干部,要持续松绑减负,绝不能让形式主义增负添堵。
消除相互打架的“本位政策”,首先要消除思想上的本位主义、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在一定范围内存在的本位主义问题,曾经提出“三个决不允许”,要求领导干部通盘考虑各种问题,统筹谋划各项事业,不因本位主义、局部利益,损害全局和整体利益。这些一针见血的批评,对当前工作仍有深刻启示。
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高度重视政策执行力度,维护公共政策的权威性和严肃性,绝不能因为“政策打架”问题,而给政策前面加上“负号”。为此,要进一步规范政策制定流程,杜绝“拍脑袋”决策,从源头上强化区域、部门联动的责任和意识,并对政策的适用范围予以明确,提高政策可操作性。此外,要常态化对已有政策法规进行梳理和审视,及时对有矛盾、有冲突的内容进行废止、修改和补充完善。一句话,以“政策通”换“治理通”,以“基层通”换“人心通”,才能让广大党员干部甩掉包袱、轻装上阵,接好招、干好事,全力以赴打赢各项攻坚战。(陈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