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吐槽风”讲古诗何以受热捧?
2018-11-02 14:4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戴建业因讲《归园田居》爆红网络,他讲话虽然带着方言口音,但内容接地气、幽默风趣,备受网友追捧。有人说,他普通话不标准,是大学课堂里的一股“泥石流”,但网友纷纷表示想听。

  老教授用“吐槽风”讲古诗成了网红,并不意外。这种创新式讲法恰如一股清流,反而赋予了诗词更多时代魅力。

  首先,这是一种值得认可的教学创新。在我们的求学过程中,见惯了老师们对诗词一板一眼的解读,这样的教学无疑是枯燥的。而戴教授对诗词的讲解,以“吐槽风”给予了诗词全新的视角,更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如“陶渊明是个特别有幽默感的人,你要是不认真读,你就不知道幽默在哪里。他第一句写得特别隆重,种豆南山下,你以为他种得蛮好,他突然来一句,草盛豆苗稀,种的个鬼田。”这种讲解不落俗套,却形象生动,不仅有笑点,而且印象也很深刻。

  戴教授的“吐槽风”不是消极的,而是在深厚文学功底上的个性发挥,属于“二次创作”。他在课堂上语言风趣幽默,诗词信手拈来,是在扎实的基础上融入自己对生活、对诗词的独到见解。譬如说,“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我的天啦,境界阔大,把宇宙都望穿了,他还觉得不过瘾,他说,欲穷千里目,还要更上一层楼。这叫盛唐,浪漫得要命,狂得要命。”不仅将诗词的意思淋漓尽致地体现了出来,而且用词接地气,很有时代感,一句“浪漫得要命”就够吸引学生主动继续探究下去了。

  课堂上,一位创新教学的老师,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想必会更多。“吐槽风”老教授之所以会成为网红,也源于大家对他教学态度的认可。没有对教学的高度负责,没有对诗词的由衷热爱,他如何会这样推陈出新?这样的讲解,比照本宣科的教学精彩百倍,可想而知,背后花的功夫自不会少。如果每一位老师都能以高度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教学,翘课的、混日子的学生还会多吗?

  多一点创新,传统文化才会活起来,才能更好地走入年轻人的心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美学精神,也需要结合新的时代条件。衷心希望多一些这样的“网红”老师,让课堂气氛更生动更融洽,让传统文化更灵活更润心。(文心衣)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