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比“索赔1元”更可贵的是较真劲儿
2018-11-02 16:4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10月29日,全州县人民法院开庭审理一起微信公众号发布不实报道侵害名誉案。今年6月8日,“桂林头条”发了一篇文章,称全州一老人挑菜上公交车被连人带菜“扔”下车。后经调查,公交车司机陈桂明实际上是做好事,在公交车到终点站后帮老人卸货。事后,陈桂明起诉至法院。当天经法院调解,双方签署民事调解书,“桂林头条”承诺在11月30日前,连续7日发布对原告陈桂明的致歉声明,并赔偿1元钱。(10月31日《南国早报》)

  又是一起因“失实报道”引发的舆论审判。前两天,重庆公交车坠江事故发生后,一名女司机就因媒体的“失实报道”遭遇了舆论山呼海啸般地谴责,而且整个女司机群体也跟着倒了霉,最后新闻却发生了180度的大逆转,那些“猴急”的吃瓜群众被“瓜”狠狠砸了脚。与前者如出一辙,在“公交车司机拒载老人”的报道发表后,公交车司机陈桂明也被推向了舆论的漩涡,甚至一些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还将视频发到QQ空间,并配上了辱骂公交车司机的文字,而当地政府最后查实确认——事实完全相反,不存在拒载并将老人赶下车的情况。

  接连发生新闻反转事件,不仅挑战着社会道德和公众认知的底线,也给当事人带来了身体与精神上的痛苦和伤害。就拿新闻报道中的事件来说,原本公交车司机陈桂明是出于好心,在公交车到终点后帮乘客卸红薯藤,而相关媒体却没有深入了解实情,而是硬生生地给他戴上了“拒载老人”的大帽子,甚至还无端揣测公交车司机将红薯藤扔下了车。如果当初慎重一点,主动当事老人核实一下,等一等真相,或许就不至于闹到对薄公堂的境地。我们不禁要问:等一等真相,就这么难?

  不可否认,随着互联网、移动终端的迅猛发展,使得“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传播者,人们的表达空间日益拓展,多元化的语言表达环境正在形成。当普通大众登上公共话语平台的机会越来越多,也意味着原本只掌握在职业新闻人手中的“传播权”,逐步为普通大众所共享。不过,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尽管速度是媒体争胜的重要一环,但承担起维护新闻公信力的义务,也应是各类媒体恪守的底线。作为媒体应当明白,真实性永远是新闻的生命,公信力是第一要求,绝不能为了抢速度、露头角,就变得断章取义、捕风捉影,让假新闻大行其道。

  回到新闻事件中,公交车司机陈桂明认为,“桂林头条”未经调查核实,发布严重失实的报道,影响了他的名誉,便起诉至法院,要求其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元。公交司机这种泾渭分明的较真劲儿,显然追求的是一种公共的价值理性。对“失实报道”说不,不仅有助于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也有助于倒逼“媒体们”多一些边界意识,恪守“实事求是”的底线。这也提醒我们,只有当较真儿的公众越来越多,媒体自说自话的“失实报道”才会越来越少。

  言及至此,笔者认为比“索赔1元”更可贵的是公交车司机的较真劲儿,正如他所言,因为“名誉是无法用金钱买到的”。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像公交车司机陈桂明这样的较真劲儿,对树起媒体公信力是大有益俾的,值得点赞。(丁恒情)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