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切一刀”切莫“一刀切”
2018-10-31 09:24: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生态环境部部长李干杰日前强调,要坚决反对在污染防治重点领域、重点地区搞“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敷衍做法,坚决避免以生态环境为借口紧急停工停业停产等简单粗暴行为。

  无独有偶。在前不久召开的全省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省委主要领导也强调,整治污染企业不能“一刀切”,“无论是关停、搬迁还是转型升级,都不能一关了事、一搬了事,要高度关注人的走向,热情帮助企业找发展出路,协助解决员工就业安置等具体问题。”

  从“坚决反对‘一律关停’‘先停再说’”到“整治污染企业不能‘一刀切’”,不同的表述传递了同一个声音。这就是,对不达标的污染企业要坚决“切一刀”,但在整治污染的过程中,要防止“一刀切”。简言之,治污要敢于坚决“切一刀”,但切莫“一刀切”。

  这一观点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良好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好事,是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百姓幸福指数提升的大事。做好生态环保工作,整治决不能手软,治污决不能打折,问责决不能含糊,该“切一刀”就得坚决切、果断切、及时切,要“切”得其时,“切”得其所,“切”得有效,真正“切”出人民群众的生态获得感和幸福感、满意度。

  但是,“切一刀”必须科学切、精准切、尊重实际遵循规律切。整治污染企业不能搞形式主义,更不能搞“一阵风”,“风”来时则“压倒一切”,不管企业是否符合环保要求,都“一律关停”“先停再说”,等这阵风过去了,则即便环保尚未达标,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胡乱“切”一下了事。从表面上看,“集中停产整顿”“不管三七二十一先停再说”“一律关停”等生态环境保护上的“一刀切”行为,似乎力度很大、见效很快,但实际上,由于违背了实际情况、科学规律和依法行政的要求,即便短期内有效,时间一长也会露出“破绽”,最终不利于推进生态环保工作。正如生态环境部主要领导所言,污染防治领域的“一刀切”行为,其本质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生态环境领域的集中表现,必须旗帜鲜明、坚决反对、有效遏制、及时消除。

  民有所呼,我有所应。做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根本目的是要提供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做好生态环保工作,一项重要的目标是倒逼企业转型升级,督促企业落实生态环保要求,同时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推进生态环保工作,应该坚持法与情相结合,既严肃执法、铁腕治污,坚决砸掉“高污染的生意”,又注重人文关怀、民生观照,用心捧好“老百姓的饭碗”。在推进环保整治的过程中,也要对有关企业给予积极热情的帮助,引导企业既抓环保,又抓生产,实现双赢。

  值得指出的是,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关键期、攻坚期和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这对生态环保人员的作风能力水平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打造素质高、能力强、作风优的生态环保铁军刻不容缓势在必行。对有关部门和人员来说,应该强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摒弃“部门思维”和“本位主义”,强化作风建设,摒弃“一刀切”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强化法制观念和科学意识,依法行政、科学办事,强化能力水平建设,克服“本领恐慌”,提升业务能力。只有责任担当、能力水平、工作作风都到位了,生态环保工作才能做得更好,老百姓的生态福祉才能更有保障。(刘庆传)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