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长假到来,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重点国有景区门票降价有关要求,国内多家重点景区的降价政策在10月1日前发布落地。截至9月底,各地已出台实施或发文向社会公布了981个景区免费开放或降价措施,其中5A、4A级景区占比超过7成。在江苏,扬州瘦西湖的票价从旺季150元降至100元;西园寺门票从20元降为5元;沐春园景区取消原定门票价格55元,免费向游客开放……几十、上百元的降价幅度,让黄金周出行的游客倍感开心,也成为今年十一假期的一大亮点。
印象里,以前每隔几年,各大名胜景区的门票就要涨一次价。这次反其道而行之,为大家降低旅游成本,值得拍手称赞。一直以来,景区过于依赖门票经济,对现行门票价格机制缺乏有效约束,导致秀美河山成了“看不起的风景”,被认为加重了游客的经济负担,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旅游消费增长,不利于行业可持续发展。门票降价这一“小步”,对旅游业长远发展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来说,意义重大。
长假催生“假日经济”,旅游业已成新兴支柱产业。全国景区大降价,第一天的数据就很惊人!文化和旅游部综合各地数据测算,仅10月1日全国接待国内游客1.22亿人次,同比增长7.5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030亿元,同比增长7.19%。在江苏,仅10月1日全省纳入监测的18家景区合计接待游客同比增长28.11%,门票收入1827.68万元,同比增长45.9%。“旅游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指标”,而旅游体验的改善提高,既得益于市场的“无形之手”,也和政府的“有形之手”密不可分。
门票回归合理是主旋律,然而在一片降价大潮中,也有一些景区耍起了花招。有的景区“逗你玩”似地降了3元,有的把原价抬高实则并未执行降价,更有甚者从门票中拆解出摆渡车船票另收费、实质上不降反升。个别国有景区对待惠民政策“耍滑头”,有违政策的初衷,让消费者无力吐槽。只盯着门票精心算计,让乘兴而来的游客有被坑、“后悔”之感,暴露的是决策者的目光短浅。旅游业既增加了城市的经济收益,也提升了城市口碑,而后者更加重要;正面口碑既能够保障经济收益稳定增加,也能扩大城市影响力,反促旅游行业高质量发展。
门票价格“做减法”,服务却不能缩水。门票降价后,短期内可能会对景区经营带来一定压力和挑战,但地方政府和景区应学会算“大账”,转变发展理念,摒弃门票依赖,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更好地满足老百姓日益增长的高品质旅游需求。而随着门票价格的降低,景区服务不断升级,游客们不仅节省了经济成本,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将随之大大地提升。
放眼全国,这个国庆假期各地旅游节庆活动丰富多姿,同时多地景区降价也让更多游客走出家门感受祖国大好河山,饱览历史文化精华。绿水青山、文化遗产本是公共资源,特别是国有景区,更应充分体现公益属性与社会效益。完善门票价格管理,就是要扭转一些景区过度追求经济效益,重开发、轻保护的情况,逐步回归公共资源景区的本质。(文心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