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没有意见尴尬的只是“意见箱”吗?
2018-08-13 17:49: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意见箱挂在距大门两米处,箱体上面蒙着一层灰,锁头已经锈迹斑斑,“肚子”里满是枯黄的树叶还有一条脏毛巾……这是半月谈记者近日在某社区大门外看到的场景。当询问往这个意见箱里投送意见建议多久能得到反馈时,社区工作人员答复“不知道”。(8月12日《半月谈》)

  设立意见箱的初衷是广泛收集意见、建议和举报,打通群众反馈诉求的渠道,便于了解社情民意,矫正工作偏差,及时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意见箱用得好,可以成为极大的工作助力;用得不好,就容易成为一种摆设。近些年,关于意见箱的负面报道着实不少。有的将意见箱挂在离地两米的高处,有的放在监控可以看到的地方,更多的则是空有意见箱却无意见,让意见箱显得有些“尴尬”。

  不可否认,互联网时代,人们反馈诉求的渠道变得更加多元。网络举报、电话反映、邮寄信件等等,都发挥着不同的作用。相比之下,往意见箱投递意见这类传统方式,则显得费时费力。因此,人们的参与热情已经大为削减。但是,意见箱再小,也是反映意见的一种重要形式。况且,这类模式有一种直观的效果。群众与有关部门的联系是直接的、紧密的。如果意见箱作用发挥得好,可以使之成为“连心箱”、“百宝箱”。

  之所以意见箱反馈诉求的功能被削弱,除了这种方式的迟滞与传统以外,还可能因为往意见箱反馈的问题没能得到及时解决,这容易消解群众反馈诉求的积极性。群众将意见投进意见箱,期待的是问题得到解决、诉求得到重视,然而,一些部门对来自基层群众的意见不够重视,或解决不及时,可能会让群众产生“提与不提一个样”的感觉。此外,也可能源于害怕被打击报复,使得人们不敢提意见。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全面从严治党的纵深推进,巡视巡查工作渐成常态。意见箱也逐渐回归公众的视线。但是,意见箱同时也或多或少地陷入了“信任危机”。这样的危害显然是巨大的。没有意见的意见箱,表明民意收集的渠道被堵塞,不利于基层民主治理,容易形成“基层反映问题难”的刻板印象,甚至可能引发社会风险。

  确保意见箱回归正常的轨迹,需要在多个层面予以化解。一方面,需要解决杜绝设置意见箱之中的形式主义作风。对那些将意见箱放置于监控之下、离地两米高或者长期无人管理的意见箱,要及时整改,并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定期收集、整理、反馈群众所提意见。另一方面,要更加关注对群众问题的及时回应和解决,可以将整改进程以公示栏的方式在单位门口进行张贴,让群众感受到务实高效的作风,以实实在在的改进举措取信于民,真正激发群众反馈诉求的热情。(汪东旭)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