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用户点击同意”,收集个人信息也不能逾越雷池
2018-05-02 09:1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这两天打开知乎APP,你可能会被弹窗提示知乎上线了隐私政策。通过隐私政策的要点简介和11个章节条款,知乎逐一告知了将如何处理用户的个人信息,并申明了保护用户隐私的承诺。对用户而言,知乎上线专门的隐私政策应该是一件好事,但却引发了不小争议。有用户质疑,知乎为什么要收集那么多个人信息?不同意隐私政策就无法继续使用知乎,用户说不的权利只能是摆设吗?

  (5月1日《彭城晚报》)

  知乎收集个人信息十分广泛,其中要点包括“我们会如何收集个人信息”和“我们会如何使用您的个人信息”。知乎称,根据用户同意和提供服务的需要,会收集用户的姓名、年龄、身份证号、电话号码、位置信息和日志信息等。

  收集个人信息,将收集内容告诉用户,知乎与其他APP相比进步许多。然而,这依然引发了用户质疑,有必要收集这么多个人信息吗?按照知乎说法,收集个人信息,主要是用于服务的。表面上看,知乎信息收集行为是 “有言在先”的,是“充分告知”的,然而却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比如,在弹出的“个人信息收集窗口”里,给出了两个选项,一个是“同意”,一个是“不同意”。只有点击了“同意”才可以继续使用,如果点击的是“不同意”则不能继续使用。表面上看,确实赋予了用户选择权利,而实际上选择权利十分有限。因为,你点击了“不同意”则意味着不能继续使用该产品。这本质还是“用业务捆绑用户隐私权”,换句话说,用户必须用“隐私权”换取“使用权”,这种做法是不对的,也不是该有的服务理念。

  最为关键的是,作为一款APP,收集的信息范围是不是产品服务的刚需。比如,你收集用户的身份证号码干啥?你收集用户的姓名、年龄、电话号码、位置信息有何用处?难道这都是APP开展服务必须了解到的信息?如果不获取这些信息就不能提供服务了?问题还在于,所谓的“特殊服务”究竟有多特殊?

  值得一提的是,互联网企业弹窗隐私政策并非首次引起关注。去年7月份,中央网信办等四部门联合开展隐私条款专项工作,对微信、微博、淘宝、高德等十大常用网络产品的隐私政策进行评审。评审期间,十大A P P均更新了隐私政策,大多也是以弹窗的形式告知用户。和知乎一样,当时也有很多网友感到诧异,“突然间就一堆隐私政策弹窗是怎么回事?”还有人表示,“人生第一次认真阅读隐私政策,但不同意就不让你使用,为什么还要给我看?”

  说到底,这需要思考的是一些网络服务中的个人信息收集范围的约束问题。如果是服务刚需诉求,当然可以在用户同意情况下收集,问题是如果离开了这些个人信息一样可以开展服务,那么这种“客户已经同意”的收集也是没有必要的。有关部门必须给个人信息收集制定一个安全范畴,不能逼着用户用“隐私权”换“使用权”。 “收集个人信息”别当“讲文明的流氓”。(郭元鹏)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