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谁该为“洁洁良”的入党负责?
2018-04-25 08:47: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近日,厦大某女学生(微博账号“洁洁良”)公开发布辱华言论事件,持续引发舆论关注。诚然,互联网中辱华言论并不少见,可头顶党员光环,口称“爱党爱国”,却“两面做派”的青年学子并不多见。而我们在倾泻愤怒之余,是否应该想一想,我们的入党关口是不是该紧一紧了?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党一贯的用人标准。事实也证明,拥有突出的科学文化水平,并不代表拥有纯正的理想道德目标。事实上,在学业上的刻苦与在信仰上的坚持终究是不同的。前者的制因很广,包含求财、求名、求美色等诸多因素,后者的制因很小,往往集中于追求人生最高的理想。

  当一个人将虚伪摆在真诚之上,将私利摆在公利之上,将享受摆在梦想之上,以优越的求学经历包装不正的价值观念,就成为了他们自我标榜的有力武器。而“洁洁良”式的青年学生,之所以能混入党的队伍中,与校内党组织的培养与考察脱不了干系。

  “洁洁良”敢于将自己不正价值观公布于网络之上,说明其在内心身处,并不以此为耻。此类精神状态,必然在日常交往中有直观的表现。试问她所在的党组织、支部正副书记、支部委员、入党介绍人,在长久的考察中,就没有一点察觉吗?党员思想汇报制度又是如何坚持的呢?

  我们的发展党员工作制度是好的,可却在某些党组织的掌控下,失去了原有的味道。低廉的准入门槛,高额的政治回报,让党员身份沦为了某些“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最易得手的隐形衣、护身符。大量的社会资源集中在如此虚伪的精英手中,我们党组织又该如何发展?

  都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一名年轻党员的初心如果坏了,未来即便风气环境再好,心境也不一定能导回正途。各级党组织不能简单地认为,将人才吸收进组织,靠党内教育就能完全清除思想的污秽。试问,初始不严,怎能确保一严到底?

  进一步来说,党员身份不是可有可无的头衔,更不是用于置换物质利益的砝码,各级党员干部在吸收考核入党积极份子之时,切莫带入私人情感。在给予荣誉与职务的同时,亦必须深入考虑其内心的思想境界。“洁洁良”之所以能在组织内部,夺得多项荣誉,也在于考核的落脚点浅了、窄了!

  处理“洁洁良”是第一步。我们更需要做的,是清理党组织内部,那些纵容“洁洁良”的党内分子,导正入党风气,让“入党”重新成为一项神圣的工作。(严奇)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