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浙江代表团举行团组开放日活动。一年前,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委书记车俊在2017年“两会”浙江团开放日上,曾经定下争取完成“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到80%的目标。一年过去了,在回应“最多跑一次”改革一年的成效时,车俊表示,浙江全省“最多跑一次”改革,通过第三方评估,实现率达到87.9%。(3月9日《北京青年报》)
3月5日上午,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大会上,李克强总理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深入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使更多事项在网上办理,必须到现场办的也要力争做到“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由地方率先探索的“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式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成为向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经验和政府自身改革的目标模式,这是中央对“最多跑一次”改革的充分肯定。也正因此,浙江代表团开放日,“最多跑一次”自然成为备受关注的话题。
由地方探索的“最多跑一次”改革,为何能够得到中央的肯定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呢?复盘“最多跑一次”改革:2016年底,针对群众反映突出的办事难、投诉举报难等问题,浙江从优化审批流程入手,在全国率先推出“最多跑一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最多跑一次”改革涉及的是办证、登记、挂号、过户、结算、报批项目、资质认定等具体事项,虽然改革的切口比较小,但一直都是百姓关注的焦点、基层治理的难点和公共服务的痛点,而改革的成效却可以惠及每一个人、每一户家庭、每一家企业。
老百姓关心的民生问题,提示着改革攻坚的方向。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实践,浙江“最多跑一次”改革形成了比较完整、可行及成熟的制度规范与标准体系。最新权威调查也显示,目前浙江省级“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665项,设区市本级平均达到755项,县(市、区)平均达到656项,“最多跑一次”的实现率达到87.9%、满意率达到94.7%。今年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次会议审议了《浙江省“最多跑一次”改革调研报告》,指出该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并建议向全国复制推广浙江经验。浙江首创的“最多跑一次”改革实践也充分证明:只要真改革、真努力,老百姓是看得见的,能感受得到的。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而深化。”“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以重大问题为导向,抓住重大问题、关键问题进一步研究思考,找出答案,着力推动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回顾浙江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过程,“问题导向”始终贯穿始终,充分体现了中国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和浓郁的民生情怀,也表明中国的发展有温度、人民的幸福有质感。
改革永远在路上。“最多跑一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无疑是对各级政府提高工作效率的具体要求,体现了政府深化“放管服”改革的决心。接下来,各级政府要在破障碍、去烦苛、筑坦途上下足绣花功夫,用政府权力的减法来换取市场活力的乘法,确保实现跑一次是底线,力争实现一次不用跑也成为常态,跑多次是例外。如此,才能为市场主体添活力,为人民群众增便利。
“最多跑一次”既方便了人民群众、激发了市场活力,又使政府自身作风得到转变,可谓“一改多得”。用网络流行语来说,这样“百姓得实惠,政府得口碑”的改革不妨“多来几打”。(丁恒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