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上午,习近平到山东代表团参加审议。在参加山东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说,“功成不必在我”,不是消极、怠政、不作为,而是要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既要做让人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得实惠的实事,也要做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利长远的好事,既要做显绩,也要做潜绩。不计较个人功名,追求人民群众的好口碑、经过历史沉淀后真正的评价。(3月9日央视网)
习近平总书记“功成不必在我”的政绩观发人深省,其中既包含着为官从政者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责任感,也点明了奋斗的目标和方向,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仅是为官从政的必然要求,也是进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面对越来越复杂的利益诉求和发展局面对领导干部的必然要求。
为政者应该时常扪心自问“为何从政”?是不是把群众的利益和幸福放到了第一位?是不是从解决群众矛盾和问题的角度出发来干事创业?是不是只有“官念”而淡忘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不是面对职务与升迁“迷了心窍”投机钻营?是不是存有“官念”而高高在上,对群众颐指气使?否则,很容易忘记初心,纵容歪念。
揆诸当下,备受诟病的政绩工程、新官不理旧政等行为,不正是错误的政绩观导致的吗?庄稼要一茬接着一茬种,工作的推进、任务的完成、工程的建设都要一步步来,一件件完成,这样干出来的工作才会扎实,不会出现“断头工程”,不会有“半截子建筑”。为官一任造福一方,要有跑“接力赛”的意识和精神,稳稳地接过上一任的“接力棒”,科学分析,综合研判,埋头苦干,迈出向前的步伐。同时要有干就干好,一干到底的决心,绝不给工作留“尾巴”,给未来留隐患。
功成不必在我,然功必不唐捐。只要忠于职守,扛起肩上的责任,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完成自己的每一项工作任务,解决好每一个民生难题,不断攻克改革发展之路上的娄山关、腊子口,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就有突破,民族复兴就有希望。“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一个人为国为民出多大力、流多少汗,百姓就会给你多少分,点多少赞,不会添枝加叶,也不会缺斤短两,不管是在哪里,也不管是什么职务,相信群众的评价自然会水涨船高,个人的人生价值必然会在群众的满意中得到升华。(孔令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