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杭州日报》)
涨了这么多?这是很多乘客的感受。对于这次“高铁涨价”,铁路部门有着自己的说法:公布票价是上限票价,也就是最高票价,具体将来各车次执行怎样的票价,将根据供求关系合理调整。也就是说,虽然公布了最高票价,但是不一定执行,要看乘客多少。乘客多了票价就高,乘客少了票价就低。他们的理论依据是:这就是市场行为,这就是供求关系。
表面上看,这种说法是有道理的。需求者多了,价格就应该高些。需求少了,价格就应该低些。可是,我们很明显感受到的是这次“高铁涨价”已经脱离了这种游戏规则。要说乘客是不是多了,那么春运期间是乘客最多的时候,春运期间的票价应该是“最高”的,而春运过去了,这个时候乘客就会少了,为何还是涨价了?这个时候应该是降低票价才符合游戏规则。在春运之后依然提高高铁票价,完全不符合游戏规则。
可是,监管部门在赋予高铁自主定价权的时候,似乎忽略了一个最不该被忽略的问题。那就是眼下的高铁出行,还难以做到满足市场需求。需要出行的人多,高铁的资源少。而且,还属于垄断经营性质。高铁不同于街面上的面的,有多家公司在经营,谁的价格低,谁的服务好,乘客就可以选择谁的面的车。出租车公司需要参与市场竞争。而高铁是不需要参与市场竞争的。乘客是没有选择权的。
这种情况下,赋予高铁自主定价权,也就有会出现如此尴尬了。在春运结束之后,市场需求放缓的时候,他们依然是“逆向涨价”。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高铁垄断经营造成的任性。
有关部门说,赋予高铁自主定价权,并非是让他们涨价的,也可以降低票价。问题是,我们没有看到降低票价,反而看到的只是涨价。这难道就是监管部门赋予高铁自主定价权,想看到的结果?
资源紧张、垄断经营下的“涨价68%”是伪市场。
作者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