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南京日报:“重阳三问”是年轻人的必答题
2018-10-17 18:18:00  来源:南京日报  
1
听新闻

  今天是重阳节,想起两个关于老人的真实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同事小吴说的。她说,自己家三代同堂,每年都有隆重过重阳节的习惯。每年这一天,父母都要精心准备一桌饭菜,向年迈的爷爷、奶奶祝贺节日、发放红包。重阳节,是全家人共同的开心节。

  第二个故事,是朋友小张说的。他说,自己结婚已经十多年,妻子一直不能接受他乡下的父母来家里小住。每次父母过来,妻子的脸总是拉得很长,他只好安排父母就近住进旅社。时间一长,两位老人渐渐不过来了。他深感内疚,只得抽时间独自开车回老家探望。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上面说的这两个家庭,一个尊老孝老,洋溢着其乐融融的幸福氛围;一个冷眼待老,让人感到气氛压抑。两个家庭,反映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老人的态度,传递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家风。应当说,这两种家庭的内部成员的幸福感是有差距的,对于未成年人的影响和塑造也大有不同。

  重阳节里说起这两件事,无意做过多褒贬。我想说,重阳节不只是老年人的节日,这一天也完全应该成为年轻人的感恩节、反省节。每年的这一天,年轻人不妨抽出一两分钟时间扪心自问:我对父母和长辈是否做到了知恩、感恩、报恩?家中的老人,是否因为我的努力而生活得和谐、幸福?我对家中老人的态度,是否值得下一代学习和传承?这三个问题,不妨称之为“重阳三问”。

  提出“重阳三问”绝非小题大做。近些年来,中国社会快速走向老龄化。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全国60岁以上的老人在总户籍人口中的占比已超过17%,而江苏和南京的数字分别超过了22%和20%。这就是说,江苏和南京都已经率先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平均每5个人中就有一位老人,而这种老龄化趋势未来必然还会加剧。善待亿万老人,成为政府、社会和家庭的共同责任。年轻人回答好“重阳三问”,是解好这道必答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孝道长期居于特殊重要的位置。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里,海瑞就是一个孝敬母亲的典型,他为了便于伺候老母,甚至长期睡在母亲的床榻之侧。今天我们当然不需要提倡这种显得有些极端的孝道,但倡导尊老、敬老、扶老、助老,大力弘扬包括孝文化合理价值在内的优秀传统文化,却是营造和谐家风、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正因此,答好“重阳三问”,不该限于重阳节这一天,而应成为贯穿日常的必修课。

  “独怜白发催二老,尤断青丝馈双亲”。善待老人,理应从每个家庭、每个家庭成员做起。在现代社会,尽孝道有多种方式,要求子女和晚辈都与老人共同生活肯定不切实际,但年轻人有没有善待老人的真心实意和实际举动,老人心里最清楚,下一代看得最真切。我们每个人都会老,在很大程度上,善待老人是一种言传身教,是为自己预先储备一个温馨幸福的晚年。(南平)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