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wxgetmsgimg_副本.jpg
苏州日报:尊老爱老需“适老化”服务紧跟
2018-10-17 19:32:00  来源:苏州日报  
1
听新闻

  □苏报评论员文文

  要想体面地帮助老年人,就不能不从社会化的层面来考虑和实施适老,让他们在得到帮助的同时,能够有主动的选择,能够更加独立而不失尊严。这其实也是舒适舒心的生活所“自带”的要义。

  重阳节到了,一些爱心人士频频策划各种敬老爱老的公益活动。不少单位也结合自己的工作性质,走上街头走进社区,为老年人免费服务。这些都是暖心行动,张扬我们这个时代的人性美、社会的体制美。但能否在敬老爱老上形成一种社会机制呢?这种机制就是“适老化”,从生活场地的规划上,从设施的设计上,从制度的制定上,也就是从诸多方面的源头上就考虑到老年人的适宜度和舒适度。这是老龄社会全面到来而向我们提出的思考题。

  老龄社会既然是社会性的问题,那就应该从社会的层面来直面看待。在以往,我们往往多从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角度,来看待养老敬老的问题,也强调在全社会树立尊老爱老的意识。但人的“意识”毕竟只是精神层面的,而且个体又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经济、习性、教养等的不同,这样的状况很显然难以对接和满足大规模的老龄社会需求。以苏州为例,早在1982年苏州就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比全国早了18年。在数以百万计的苏州老人中,如同善心的牵引盲人走路不如街道旁固定有盲道一样,一家家的小辈想方设法寻找适合老人的底层住房,不如在建房时考虑安置电梯,让老龄人彻底免除爬楼梯之虞,比舆论上的劝导有用得多。政府加以指导,让房产企业在进行住房的规划和设计时就考虑到“适老”,让超市、图书馆、影剧院也都从源头上考虑到适老,那就会与老龄化社会形成精准对接。

  从社会层面来考虑适老,也是老龄人本体的主观需要。老年人,尤其是文化素养高的老年人,他们都有很强的自尊意识,如何让他们舒心地接受尊老爱老,也是一个我们必须正视的问题。我们看到,一些习惯思维中的帮助老年人行动,其实有时会让其反感。那些“不服老”的自立意识很强的老人客观上会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尤其是一些“施恩者”不注意,在帮扶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流露出一种优越感,就让被帮扶的老年人造成一种“嗟来之食”的感觉。当我们在探讨“不帮助是我的权利”时,其实,有许多老年人就根深蒂固地有一种“不接受帮助是我的权利”。必须让老龄人生成一种“我接受了你的帮助但我不欠你的人情”这样一种心态。要想体面地帮助老年人,就不能不从社会化的层面来考虑和实施适老,让他们在得到帮助的同时,能够有主动的选择,能够更加独立而不失尊严。这其实也是舒适舒心的生活所“自带”的要义。

  自然和社会的原因,带来出生率的下降,死亡率的下降,而人们的寿命又一直水涨船高,必然会出现老龄社会。社会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充裕,也与这些老龄人有直接的关系,所有的人又都无从选择地要进入这个社会阶层,所以,适老化的社会机制是我们幸福生活的必须“标配”。有了这个“标配”,所有的日子对于老年人来说,都是温馨幸福的重阳节,而不止是每年的某一天。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