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铁路公安处福田站派出所民警在安检口巡逻时,发现安检员和一名女性旅客有争吵,便过去查问。民警问其挎包里面装了什么东西。女子打开拉链,一只漂亮的宠物猫探出头来,让在场民警和安检员大为吃惊。(南方都市报2月21日)
近年来,春节前回家和春节后返程,全国各大车站都不乏假扮孕妇携带违禁品这类的“囧事”、“闹剧”。这些闹剧的背后看似是违规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小聪明,实则是违规“低成本”、“无疼痛”常态下衍生出的恶习。
无论是汽车、高铁亦或是飞机,违禁品的种类都大致相当,无非是活禽活畜、管制刀具、烟花爆竹、高腐蚀性剧毒品等等,这些物品在车厢等封闭空间所造成的危害极大。活禽活畜带有异味恶臭的排泄物在封闭的车厢环境极易滋生细菌,引发疾病,严重影响旅途体验和旅客健康。烟花爆竹和剧毒品大多有不稳定性,而携带违禁品者绝大多数无法保证携带品的安全性,往往和生活用品一股脑儿地装箱,在旅行途中难免泄露,一旦遇明火极易发生爆炸,后果不堪设想。
既然携带违禁品有多重危险,那么为何年年还会出现“怀孕”带猫带狗,站前杀鸡,袜子里藏鞭炮种种闹剧呢。笔者以为“低成本”和“无疼痛”的违规常态助长了携带违禁品的不正之风。多数携带违禁品的人在被安检仪检查到之后,工作人员和民警只会进行教育而非惩罚。这就让一众人等在携带违禁品时有了底气,教育没有“疼痛感”自然不会长记性。下次再携带时难免有“碰点子吃饭”的心理,只要查不到,我就继续带。如此“恶性循环”不仅旅客出行安全和体验无法得到保障,无形之中也加大了安检人员的工作量。
如何有效杜绝携带违禁品,“强制”和“引导”缺一不可。无法约束违规者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违规“成本低”“无疼痛”,要让法律法规的惩罚“锋利”起来,就要对违规者作出罚款等处罚并记录在案,让其有“痛感”甚至“喊疼”,状况就会逐渐好转。相比于强制手段,“引导”同样重要,对于确实初犯者可进行数额较小的处罚以示警醒并加强教育,总之,无论是谁携带违禁品,都应吃点“苦头”。
要想扭转携带违禁品成风的局面,强制和引导也只是辅助手段,关键在于个人要认识到其危害,切实从自身做起杜绝携带违禁品现象,为春运返程营造文明良好的氛围。(孙思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