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杭州一对90后新婚夫妻,为去谁家过年吵到不可开交,女子甚至还因此得了轻度抑郁。小刘说,老公家在黑龙江,自己对那边的温度、饮食都不习惯,“呆了两天就流鼻血”。小刘丈夫赵先生则表示,去年就是在妻子老家过年。自己也是家里独子,想回父母家过个年。(《钱江晚报》)
年关将至,“回谁家过年”又成为大多数年轻夫妻“斗争”的导火索。在越来越多独生子女步入婚姻后,过年回哪家,真是挺纠结,特别是“双独”夫妻,两口子老家不在一个城市,过年回娘家还是去婆家,一方团圆注定另一方“每逢佳节倍思亲”。事儿小问题大,就因为这点小事儿和老公发生了口角,闹得脸红脖子粗,最后竟然以离婚相威胁,年没到,家庭气氛先紧张了,有的干脆真的去把婚给离了;为了争吵回谁家过年,有的夫妻为此分道扬镳竟成了仇人。
春节来了,一家人团圆在即,这是让人高兴的事,但夫妻双方都争着回自己父母家过年,虽然有追求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考量,但也说明他们对父母有孝心,不忍心让空巢父母孤独过年,这本是好事。但是作为子女的一年到头都不回家,甚至好几年都不回家,过年回家几天,还得父母忙前忙后招待与伺候,吃吃喝喝当起了甩手掌柜,让人难免纠结为结婚后都是成年人了,还耍孩子气,是一种不成熟的表现,这样就能让父母高兴吗?
仔细分析起来,很多夫妻之所以为“回谁家过年”而争吵甚至闹矛盾,原因在于春节团聚的传统讲求,在于独生子女的无可奈何,在于离父母较远的现实纠结,但更在于,一些夫妻平时回家看望与陪伴父母的时间和机会都明显过少,很多人,等了一年,终于等到了过年这个最好的回家机会,尽孝时机,自然要与自己最爱的人一再争执,将孝敬父母之心、看望之义务、陪护之爱等,全部“押宝”一样地押在了春节上,于是就难免为了“回谁家过年”而吵架甚至闹翻。
美满幸福的婚姻生活,需要夫妻两人共同用心营造,凡事要相互理解与尊重,产生分歧时要相互体谅与迁就,愿意为对方做出适当的让步与牺牲。在“回谁家过年”一事上,多跟双方父母沟通交流,找到适合自己家庭的有效解决办法,让两个家庭都能够理解。譬如说提前商量、约定好,小夫妻俩“轮流坐庄”,每年轮流回双方父母家过年;各自回家陪父母过年,再一起回到小家;将两家父母接到一起,大家共同过个真正的团圆年,等等。当然,身为家长的双方父母,也应该宽容、开通些,多为子女考虑,尊重其选择,不要再为回谁家过年的问题给子女增加负担与压力。
“过年这个事儿,要商量解决,不要把它上纲上线到‘不回我家就是不爱我,不尊重我爸妈’,虽然是关乎夫妻感情与父母亲情的大事情,但却不一定非要体现在陪父母过年团圆上,尽孝是不分时间和节假日的,不应局限于过年这几天,还在于小夫妻应逐渐成熟起来,学会用体谅和迁就、理解和尊重的心态来解决问题,比如轮流过年或者在时间上错开过年,尽可能做到两家老人都满意。重要的是维护夫妻间的感情、双方都对彼此的父母保持同等的亲情。孝顺父母有很多形式,为人子女者,要有一颗牵挂父母的心,平时就应该把孝的功课做足,夫妻俩经常回双方父母家去看看,陪父母聊聊天,吃顿饭,拉拉家常,帮助父母做做家务,让父母切身感受到儿子儿媳、女儿女婿的关爱,这样双方的父母就根本不会在意过年那顿年夜饭在哪家吃了。
总之,一句话,只要平时常回家尽尽孝心,就无须“纠结”回谁家过年。(福映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