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廉政身份证”不过是听起来很美
2017-11-02 08:4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如今,在厦门市湖里区,科级干部又多了一张“身份证”!原来,派驻机构改革以来,湖里区不断创新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加强干部监督的有效途径,逐步建立健全了科处级干部“廉政档案”,着力推进政治生态建设,筑牢“护林”的第一道防线。(10月31日 新华网)

  “拧紧螺丝上紧发条,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事关党和国家生死存亡。加强党员干部廉政监管无疑是各级党委政府的“头等大事”。而今,厦门市不断探索加强干部监管的途径,建立401名科处级干部廉政档案的举措,彰显当地党委政府反腐倡廉的信心与决心,敢于亮剑底气与勇气,值得肯定。

  据报道所述,厦门市湖里区纪委建立401名科处级干部廉政档案,实行一人一卷宗,双方联审,实时更新档案内容,并采用建用结合的方式,将廉政记录情况作为干部提拔任用、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的确费了心思,下了功夫。然而,“廉政档案”真能起到“廉政身份证”的效果吗?

  细观“廉政档案”的采集渠道,一是来源于干部本人提供,二是来源于派驻纪检组同步采集。廉政档案的真实性、有效性取决于干部本人自觉,而同级纪检组监管往往力度不够。正是由于采集上的先天不足,造成廉政档案难以达到“身份证”的权威性与公信力,让“廉政身份证”不过是听起来很美。

  毫无疑问,建立“廉政档案”,是想通过收集掌握领导干部廉政情况,达到监督的目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讲,建立“廉政档案”给干部配上“廉政身份证”有一定的警示提醒作用。然而,不论廉政档案也好,还是廉政身份证也罢,都不可能是证明领导干部“廉洁”的有效证件。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要构建防腐的“天罗地网”,就得真正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监管平台,将干部的个人信息进行立体式采集、公开式晾晒,既要通过技术力量,更要调动群众参与监管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权力运行在玻璃屋内,让干部8小时内外都处于群众监督中,才能真正给干部戴上“紧箍咒”。

  “开弓没有回头箭,反腐没有休止符”,打造阳光政府任重而道远,需要各级党委政府下苦功,出实招,更需要社会各界携手同行,共同努力。不论是“廉政身份证”也好,还是“码上举报“也罢,不过是反腐过程中不断的探索与尝试。而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真正建立反腐倡廉的长效管理机制,将反腐倡廉进行到底,才是实现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的“锦囊秘笈”。(文/王鸣镝)

  作者:王鸣镝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