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扬州警方依据《反恐怖主义法》,对该市市区一家宾馆罚款10万元。这是《反恐怖主义法》实施以来,该市警方开出的首张“反恐罚单”。(10月9日 澎湃新闻)
其实,在今年7月份的时候,该宾馆就因违反实名制登记被行政处罚过,并被责令限期整改。然而,好景不长,事件仅仅过去3个月,在警方再次检查时发现,该宾馆又未按规定要求对入住的7名旅客查验登记身份信息,于是该市首张“反恐罚单”随之诞生,引发网友热议。在一片议论声中,支持警方开罚单的占了绝大多数,在笔者看来,“反恐罚单”不仅彰显了法律威严,重罚之下,更是对那些仍然心存侥幸的一次忠告和警示。
俗话说:“吃一堑,长一智。”有了第一次被罚的教训,就应该深刻进行反思,好好分析原因,查一查到底是前台登记人员工作责任心不强还是主管领导忽视规定有意为之,对症下药,整改落实,总之,出现问题就要“亡羊补牢”,果断补救才能“犹未晚矣”。然而,该宾馆视规定为无物,视安全如草芥,不仅没有任何反思改进,还错上加错,真是咎由自取,被罚也就在情理之中。
要知道,安全无小事,安全连着你我他。我国《反恐怖主义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协助、配合有关部门开展反恐怖主义工作的义务,发现恐怖活动嫌疑或者恐怖活动嫌疑人员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或者有关部门报告。对宾馆来讲,查验登记旅客身份信息是贯彻落实《反恐怖主义法》的基本要求,也是保护住店旅客安全的重要举措,不仅是义务,更是责任,换言之,如果不查验登记旅客的身份信息,岂不是未成年人、犯罪分子等都可以大摇大摆的入住,出了问题谁又能担下这个责任。所以说,宾馆没有履行规定,不仅是失职、失责、失察、失位,更重要的是对安全缺乏有效认识,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不论是宾馆、旅店,还是其他各个行业都要严格落实《反恐怖主义法》相关规定,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绝不能出现缝隙,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
“反恐罚单”不仅是罚,更重要的是管。公安机关及反恐相关部门要持续加大监督检查纠察力度,严肃查处违反《反恐怖主义法》行为,对屡教不改的不仅要做出相应处罚,纳入视线范围,还要深入查找原因,限期整改到位,确保管控有力,罚之有效。同时,各行各业也要深刻吸取教训,举一反三,从细节入手,从小处着眼,只要是与安全挂钩的事情不仅要办细更要办好,切实将保安全的防范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确保在各自领域内不发生任何问题。
作者:吴世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