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网传着交警服男子在“人工降雨”环境中执勤视频,8月9日,河南宝丰县公安局发布通报称,“雨中执勤”镜头为协警李某被安排配合县委文明办拍摄宣传片需要而摆拍,目前,相关人员已被停职,接受调查。(8月10日 澎湃新闻)
遇事应从容不慌,因天空无雨而无法拍摄交警雨中执勤镜头,故而采取人工降雨方式,以满足宣传片需要。本合情合理,无可厚非。但因网友指其此举是摆拍,是作秀,于是乎官方忙出来解释:“今后将深刻吸取教训,引以为戒,进一步加强公安队伍管理,坚决杜绝此类现象发生。”还发布通报指出相关人员已经停职,正在接受调查。一个正当的事情却弄出了“做贼心虚、不打自招”的结果,真让人啼笑皆非。交警“雨中执勤”,相信我们很多人都看到过,对此场景并不陌生。如果确实存在过,那么我们用宣传手段来再现这一场景又有何不可?是否非要等到一场大雨到来之后再拍摄就能保证“真实”了?就像讴歌英雄模范人物的影视作品一样,有哪个不是靠演员“摆拍”完成的?
舆论宜疏不宜堵,网友提出质疑,因为他并不知其中原委,官方对此事一清二楚,所以只要告诉群众此事“是应县委文明办拍摄宣传片需要,宝丰县公安局交警大队被要求配合拍摄。因当天天气晴好,并未下雨,于是采取了洒水车“人工降雨”方式进行拍摄。”这个真实的解释就行。并不需要惧怕舆论导向,而采用不正确的处理方式。此事暴露出我们某些领导在处理舆情方面的“差强人意”,政府在面对网络舆情就好像面对洪水猛兽一样,只想隐藏,只想平息事端,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被动处理方式,却易造成了欲盖弥彰之效果。
意见要重视更要辨识,政府越来越重视网友的意见是好现象,这有利于改善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为民服务。但网络鱼龙混杂,不是所有意见都是“良性”的,要学会辨别是非,兼听则明,遇事不慌乱,处事不偏倚。敢于正视问题,敢于告知真相,用最理性的思维研判问题,用最公正的尺度去处理问题。
左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