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也许没事”的忏悔谁能信服?
2017-08-10 09:45: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也许没事的想法改变了我的命运。我就是怀着也许没事的侥幸心理,在贪婪的泥淖中越陷越深……”海南省琼海市委原副书记陈列雄在忏悔录中坦言。据报道,他的仕途原本一帆风顺,还荣获多项荣誉,却在一片欢呼声中,被“也许没事”的自欺欺人心理怂恿,最终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邪路。(89  中国纪检监察报) 

  身为高官,也许对自己管辖的范围,自己每天的业务工作有所模糊。但是,对于触犯法律红线的事,应该心知肚明,每踏出一步都不会是一时糊涂。所以说“也许没事”,可以说是侥幸心理,但更多的是自欺欺人,甚至是强词夺理的狡辩。既然走上贪腐道路,再多的狡辩都无济于事,甚至让人怀疑官员的认罪态度。 

  从中央八项规定到“三严三实”,再到“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党中央的反腐力度日趋扩大。在如此大的形式下,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有所醒悟,自觉与违规违纪活动划清界限。然而,这位曾经的副书记,虽身居要职,却并没有把党中央的要求当回事,想必他所经历的大小学习会议,在他那里也只是走过场而已。像这样自律性差的人,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也是必然。因此,“也许没事”多少让人觉得矫情。与其在这里分析“也许没事”的侥幸心理,不如针对自身存在的问题好好反省。 

  俗语说的好“莫伸手,伸手必被抓”。分析历来的贪腐大案,没有谁的犯罪历程是一蹴而就的。也许正是第一次“伸手”的平安无事,造就了今日的陈某。不可否认,“也许没事”的心理在他的犯罪道路是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但是,这绝不能成为贪污腐败的借口和理由。在自己认为安全的范围内,肆意妄为,无视法律法规,践踏党的纪律,只能是掩耳盗铃。 

  诚然,在生活中有很多偶然事件的存在,可是再多的偶然也是为了那份必然铺路。抓住偶然的“安全”不放,就是对问题本身认识不到位,甚至是思想本身就是错误的。就像如今印度的自我感觉良好,殊不知自己早已身在危险之中。所以,作为党员干部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反省自己,绝不能心存任何侥幸,一旦触碰到纪律红线,再多的借口理由都是徒劳。与其事后忏悔,不如远离所谓的“也许没事”。(文/郭静)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