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误捐拒退,霸王慈善真的好吗?
2017-06-05 09:36: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江苏宿迁市民刘先生8岁的孩子玩手机时,无意点开了其微信钱包里的公益栏目,将刘先生卡上的1.7万捐了出去,基金会回复追讨捐款的刘先生称,如系统故障可退,孩子误捐不退。后经网络媒体报道,中国扶贫基金会退还捐款并向捐赠人及公众致歉。(6月4日 凤凰网)

  慈善,一个让人看了内心一暖的词,一个凝结了人性光辉、社会温情的事业。慈善是对人类的热爱,为增加人类的福利所做的努力。而慈善事业,是人们在没有外压力的情况下自愿地奉献爱心与援助的行为和从事扶弱济贫的一种社会事业。这样一个本该是弘扬传统美德、促进社会和谐,捐助者与受助者皆大欢喜的好事,在以上这则新闻中却变了味儿。

  “误捐不退”,已经声明了是“误捐”依然坚持“不退”,这么蛮横强硬的态度出现在一个原本是自愿奉献爱心的社会事业中真的好吗?“系统故障可退,孩子误捐不退”,系统出现故障导致出现问题,采取措施补救解决本就是天经地义,无可辩驳的事情,但是一个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八岁孩子误操作产生的捐款行为不予退还,是工作人员的刻板生硬还是一种居高临下的霸道呢?

  捐助者有奉献爱心、助人为乐的追求,受助者有接纳援助、渡过难关的需求,各类慈善机构本应该是两者之间一座高效畅通的桥梁,无论之于捐助者亦或是受助者,慈善机构所扮演的都应该是一个和蔼、热情、亲切的服务者与引导者形象。但在这里,中国扶贫基金会这座慈善事业中的中流砥柱似乎有些脱离了人民的海洋,以一种冰冷强横的态度来对待这项饱含热情的事业,直到事件在网络上发酵才采取措施,退款致歉。虽然最终基金会纠正了自己的不严谨不专业的问题,刘先生误捐的钱款也得到了退还,但是社会上接连发生的此类慈善机构问题如一盆盆冷水,不断泼向满怀热情投入慈善事业的人们。

  透过此次事件,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优化捐款机制流程,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更重要的是,各类慈善机构,特别是公立慈善机构,要放低身姿,端正态度,以一个虔诚谦卑的心态投入到慈善事业中来,真正成为人民群众可信耐、可依靠的伙伴。

  新闻来源:

  http://news.ifeng.com/a/20170604/51195224_0.shtml

  林栖鹄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