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名作《琵琶行》,是许多中小学生必背的经典。但是600多字的长诗,也是“背哭”了一代又一代人。不过,最近有一批90后艺术生把《琵琶行》改编成了朗朗上口的流行歌曲,歌曲视频一上传网络就被点爆了。(5月9日光明日报)
将古诗词改编成流行歌曲,这种方法的确富有创意,不仅增强着学习古诗词的趣味性,也很容易让人接受,这也是这首歌曲流行的原因所在,这种改编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也是对现代理解和接受的尊重。可以视为是一种创造性地继承,创新性的发扬。
《琵琶行》是千古名篇,也是白居易的名作,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价值,但是对于这首诗词,很多人却并不“感冒”,究其原因就是,这首词存在着晦涩难懂等硬伤,这就导致很多人在学习这首诗词时,感到难以理解和记忆,学习起来十分困难,为了背诵这首古诗词,很多人在高中时期的可谓备受折磨,主要原因还是在学习时,存在着生硬灌输、强化记忆的教育方式,导致一些人对古诗词比较排斥和抵触。如今,将古诗词与年轻人喜欢的流行音乐结合起来,将晦涩难懂的古诗词配上优美婉转的曲调,这种形式不仅让人耳目一新,也拉近了古诗词和现代的距离,增强着学习的趣味性,更有助于学生记忆和理解。这种方式不仅是一种艺术创新,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为古诗词配上流行音乐,这并非首次,大伙也并不陌生,此前,已经有很多名家名篇被写进流行歌曲中,成为脍炙人口、家喻户晓的流行歌舞,比如李白的《将进酒》、岳飞的《满江红》以及苏东坡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这些古今结合的歌曲,将古老的诗词与现代元素结合起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表现形式融为一体,不仅赋予传统艺术崭新的生命力,也符合现代的接受口味。稀奇的是,此次改编不是歌坛名星之举,而是一群90后的自觉行为,这种行为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也是一种责任自觉。
将诗词融入到流行音乐中,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何况是长达600字的《琵琶行》,这就给创作带来很大难度,但是这些90后却完成了,这种演绎方式,充分展现出其身上的文化担当,如果不是这份责任和担当,如何能想到这一方式?因此,这种创新和担当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值得欣慰和赞扬的。
只是,改编不是改变。在改编的过程中,还是应该保留古诗词的精髓和核心,保持古诗词基本内涵不被改变。是现代人能够品尝到古诗词的美感和诗词中蕴含的意义。改编的目的是为了传承,是为了理解,因此,还要理解古诗词中蕴含的一些元素,比如古诗词的创作背景,基本内容,以及想要表达的意义和价值,这些是古诗词的灵魂,不管表现形式如何变化,这些灵魂都不能改变和丧失,这应该是基本的创作底线,也是对传统文化的敬畏。
作者: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