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漂亮有错”的背后是阶层固化趋向
2017-03-29 09:23: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3月27日,一名50岁左右的王姓妇女来到,她告诉民警,自己的儿子去南方打工,带回来一个女朋友准备订婚。但是这个女孩长得太漂亮了,打扮得也花枝招展的,这让准婆婆心惊胆跳的,总觉得这姑娘不正经。王女士对儿子说,同意他们结婚可以,但是必须到派出所开具一份“正经工作证明”,来证明这个姑娘是干正经工作的。(3月28日,齐鲁晚报)

  若是20年前,农家男孩带漂亮未婚妻上门,父母会高兴的不要不要的。彼时,恋爱—婚姻—家庭的线索基本上单纯而明了,婚姻还没有附加太多额外东西。然而经过这些年的城镇化推进、社会分层、职业分化、价值变迁,婚姻已经承载了太多,农家妇人怪准儿媳“太漂亮”,背后隐然有阶层固化带来的心理自觉意识。

  不妨还原王妈妈的心理历程。儿子在外地打工,赚的是辛苦钱,家里谈不上有多好条件,能带回来结婚对象当然最好,但女孩太漂亮,而且爱打扮,王妈妈有不真实的感觉。有这种心理其实很正常,在当下农村,漂亮女孩往城里嫁,上大学的女孩离开农村,农村男女结构失衡,寻常打工小伙能找到女朋友已经很幸运。打工儿子带回来漂亮女孩,“幸运”的简直不真实,精明有心眼的王妈妈,做出了理性排除选择。

  王妈妈的担忧,表面上看是担心女孩不正经。毕竟有农村女孩,因为没有多少傍身技能,相貌条件好的在城市从事服务业,这早已不是秘密。而王妈妈的深层心理在于,儿子一打工的,正经过日子,没必要找漂亮媳妇,因为所谓的高颜值,越来越被用来与一定身份地位和财富相匹配。似乎什么层面的男人,就应该娶多少颜值的媳妇。

  曾经没有受到城镇化冲击的农村,因为没多大贫富分化,男女婚配几乎是偶然事件。媳妇漂不漂亮没有必然规律。而如今的农村,很多人有了身份阶层观念。年轻后生,好的读大学去了城市,或者通过财富积累去城市置家,留下来还在打工的,甚至被认为置身社会底层。对王妈妈而言,儿子的最大任务是找个正经女孩,结婚传家,至于找多漂亮媳妇,似乎不切实际,所以要派出所开“正经工作证明”,一般家庭经不起折腾,更不敢有非分之想,这不正是阶层固化趋向的社会心理反映吗?

  “漂亮有错”的背后是阶层固化趋向。曾经,不管出身农村还是城市,只要努力,未来是星空大海。找一个漂亮媳妇,没有什么不可以。然而,近些年城乡二元对立,农村青年的上升通道越来越窄。过去上大学、当兵之外,还有打工实现逆袭的无限可能。而现在,农家娃选择打工,甚至有一直被钉在社会底层的可能。而这种阶层固化反映在心理层面,就是他们父辈的老实本分、不敢作“非分之想”或不敢有“出格之举”,王妈妈本身希望打工儿子能讨到媳妇即可,儿媳太漂亮,在她的心里是否就是“非分之想”?

  社会的活力,在于上升通道畅通,普通男孩有梦想,敢梦想,甚至不把找个漂亮女孩当成奢望,如果大家都以为,只有有钱有势的王思聪才配娶漂亮媳妇,那么这个社会肯定出了问题。如果农村充满活力,年轻人敢梦想有出彩机会,怎么不能梦想“找个漂亮媳妇”?王妈妈的神经过度,有社会心理基础,其实也是普通人逐渐接受阶层固化现实的无奈啊。

  作者程振伟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