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不治病的保健品缘何骗走老人的钱包?
2017-03-29 09:2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本月11号,有人在山东青岛的一处海滩,发现一位老人,已经身亡。在遗书中老人透露,之所以会选择跳海自杀,跟购买保健品上当受骗有关。逝者的妻子卢大妈说,老伴儿很喜欢旅游,这家公司声称“买保健品送旅游”,才让老伴儿一步步落入陷阱。 

  保健品诈骗已成公害,致无数家庭破裂,乃至家破人亡,其危害不逊于电信诈骗。不少保健品企业,对于老年人生活的场景非常熟悉,“进社区”是他们常用的渠道手段。他们往往一口一个“大爷大妈”,嘴甜温柔,让孤独的老人倍感亲切。甚至有的老人坦言,这些营销人员比自己的儿女都孝顺,达到了这样的效果,向大爷大妈推销产品就变得很容易了。 

  老年人成为保健品公司的“猎物”已是社会问题,如何拯救此类问题?单靠个人不行,单靠政府也不行,必须集个人、社会、政府的合力。 

  子女应关爱老人,提高他们的思辨意识。老年人孤独,有人推心置腹地陪着说话,倾听老年人的心声,哪怕是推销产品,也会让老人觉得温暖。又例如,老年人注重健康和养生,然而时下社会上各种打着“科学”幌子的“伪科学”养生知识鱼龙混杂,让人难以分辨清楚。正因与此,老年人真假难辨,就很容易偏听偏信。子女应该多多关爱老人,给予他们心灵上的慰藉,引导他们学习一些保健知识,让他们认识到保健品并不能治病。 

  媒体应负起责任,正确宣传和引导。时下,五花八门的养生学说见诸各种媒体,人们出于从众心理,盲目“跟风”。一些媒体不负责任的炒作,夸大保健品的功效。新闻宣传主管部门必须对大众传媒进行引导和监督,保证媒体传播正确的养生观念,同时媒体也要向大众普及各类疾病的治疗方法。 

  政府应加强监管,整治保健品市场乱象。首先,对于保健品滥用绝对化语言命名、炒作概念、夸大宣传等行为,要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予以顶格处罚,倒逼保健品命名和广告规范化、法制化。其次,对于不法商家的非法营销手段,则要通过进一步完善食药监管、公安、工商等有关部门的联合执法机制,增加巡查频次和密度,畅通群众举报渠道。第三,必须加大处罚力度,不仅让生产者倾家荡产,更要追究生产者的刑事责任。 

  希望通过个人、媒体、政府的共同努力,帮助老人树立正确的保健意识,保护好老人的钱包。 

作者:姜海君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