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挑错有奖,西安博物院能否“浴火重生”
2017-03-14 09:50: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作者:郭双年  
1
听新闻

   36日中午,一篇名为《我在西安博物院发现了几处错误》的文章在网络上传播,引起了众多文物爱好者热议。36日晚,西安博物院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网友在文中反映问题属实,在立即整改之外,博物院邀请社会各界监督批评,“以后谁再发现类似错误,有奖励!”(313日西安晚报) 

  术业有专攻,外行人很能看懂内行的门道。尤其像文物这样晦涩难懂的知识,即使有点文化的人,在隔行如隔山的文物面前也会蒙圈。就拿西安博物院的绝大多数参观者来讲,即使有挑错之心,也不一定有挑错之力。 

  这次西安博物院文物标错名字问题被网友发现,也可以说是一次“意外收获”。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在瓦当及板瓦区出现的问题比较简单,网友通过肉眼就可以判别出来,不需要查找相关的专业资料。比如说,汉代宫殿建筑用瓦“长乐未央千秋万世昌”,说明牌上把“世”字错译为“岁”字;秦代“将作官瓦”残片的正前方放置了一块“司空瓦”残片说明牌;“昭礼官瓦”残片的说明牌上把“官”字错译为“宫”字等。这些都是低级错误,如果出现的问题深奥一点,估计网友就有点力所不逮了。 

  不论是那一级的博物院,都是公众学习知识,了解历史的地方,既然如此,管理方要对所有参观者负责,所展现的每一个文字要经过专家的仔细推敲,严格考证,这样,既不会以谬传谬,也是对历史负责。如果敷衍塞责,既误导受众,也是对文物的亵渎。 

  瓦当的文字说明牌是参观者了解文物的重要窗口和主要渠道,这方面的一点错误都会谬之千里。所以,作为博物院的管理方必须从严把关。也就是说,既要从制度上堵塞漏洞,又要把最专业最敬业的人才放在把关第一线,如此方能打造防止文物说明牌出现“张冠李戴”错误的铜墙铁壁。 

  西安博物院对网友反映问题立改的精神值得点赞,但不能就此止步,更不能把过多的希望寄托在网友身上,因为网友毕竟不是专业人士。唯有立此存照,加强管理,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才能避免重蹈覆辙。 

标签:
责编:胡波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