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有人却为得到工作而冒险伪造学历,求贤若渴的企业得擦亮眼。去年
(3月2日《中山日报》)
这起案件的结果,确实有点遗憾。这是因为,案件本身的正义性是不存在问题的,只是企业没有把握好时机,错过了法律规定的仲裁时效。虽然遗憾,并不代表没有意义,起诉“南郭先生”的意义大于结果。最起码,这告诉那些想瞒天过海、弄虚作假的人,“南郭先生”没那么好当,滥竽充数也是不容易做到的。
这家企业缘何想到了起诉“南郭先生”?原来,在企业招聘的时候,这位职工伪造了学历,伪造了经历,获得了好的岗位和好的工资。可是,在工作的时候却完全不是那么回事,根本就没有什么能力。企业一调查发现原来所谓的学历是虚假的。也就有了这起案件的呈现。
虽然过了时效不能判决了,不能起诉“南郭先生”了,但是可以做的事情也还是不少的。我们可以找到“那根滥竽”,也就是说必须打击“南郭先生”手中的滥竽,看看滥竽是谁制造的?
在法院环节不能判决,但是可以将这个线索提供给公安机关,让公安机关严厉打击制造假学历的人员。
现实生活中,假学历已经充斥每一个生活细节里。私营企业有很多“南郭先生”,公职单位也有很多“南郭先生”。这些“南郭先生”用假学历换来的是真收入,这些假学历何来?为何社会上到处都是办理假学历的不法人员?其实找到这些滥竽的制造者并不难。
在街头巷尾的野广告里,在网络空间的野广告里,到处都是销售假学历的信息,这些信息都留有联系方式。警方完全可以轻易的顺着不法人员留下的联系方式,顺藤摸瓜,看看究竟还有多少人在制造假学历的违法道路上越走越远。唯有严厉打击这些不法人员,才能减少人才市场上“南郭先生”手里的一根根滥竽。
作为用过企业也需要反思:为何我们会引来“南郭先生”?为何“南郭先生”能够行骗成功?说白了,还需要用工单位改变传统的用人观念,人才的使用要告别传统的“唯学历是从”的习惯,固然学历可以代表一个人的水平,但是学历不是检验水平的唯一方式,有真才实学的人未必有高学历,有高学历的人也未必就有高水平。使用人才更应该看能力,而不是看学历。对于这一点,相信很多单位也是有切身感受的。恰恰是我们的传统用人习惯,给滥竽充数提供了空间。
起诉“南郭先生”意义大于结果,我们需要反思:“南郭先生”手里的的滥竽是谁制造的?
作者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