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日前有媒体报道“男子回老家过年被强制结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政府新闻办28日公布调查结果,称胡某某在结扎手术前未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对此向其表示诚挚道歉,并处理相关人员。(3月1日 新华网)
在“全民二孩”的背景下,云南男子被强制结扎的“闹剧”格外引人注目,造成了极坏的负面影响,毁坏了党员干部形象,破坏了党群干群关系,暴露了任性的公权,直戳“法治之殇”。
“强制结扎”这一野蛮行径,违背了群众意愿,更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作为计生服务部门的罗坎镇计划生育服务所工作人员,不可能不明白其中的道理。缘何如此野蛮地剥夺了男子的“生育权”?是一时脑热的失策之举,还是管理混乱之失?归根结底是毫无法治意识惹的祸,是特权意识在作崇,直戳监管锥心的痛
面对“强制结扎”的负面舆情,当地政府高度重视、快速介入、高效办案,迅速启动问责机制,迅速向当事人道歉,其敢于认错,自我纠正的态度值得肯定。而其快速回应、公正处理的模式,最大程度地避免事态恶化,值得借鉴。然而,道歉、问责却不是“强制结扎”的休止符,如何进行合理赔偿,才是切实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
然而,“强制结扎”却不只是个“黑色幽默”,不能一笑而过,更不能一罚了之。值得每一个领导干部高度重视、对照检查、反思反省、引以为戒。近年来,不论是“官赖横行”之痛,还是执行者“自制车牌”的“闹剧”,无不刺痛了公众的神经,损坏了政府的公信力。而今,“强制结扎”的“闹剧”再一次拉响了全面加强干部监管的警报,敲响了加快法治社会建设的警钟。
法治是安邦、强国之本。而全面建设法治政府更是法治中国的“起跑线”。党员干部是国家之脊梁、民族之栋梁,更是法治建设的“先行军”,依法治国的“急先锋”。只有不断加强党员干部的法治教育,让法治思维入脑入心,让依法行政成为开展工作的唯一指南才是“对症良方”。而唯有高扬处罚的利剑,紧绷“法治”之弦,对一切违规违法的行为,从重从速从重的处罚,建立健全法治建设的长效管理机制,才能真正让“强制结扎”成为“昨日传说”。(文/王鸣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