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50120095400.jpg
让更多独居老人能享用“幸福食堂”
2018-09-29 09:01:00  来源:中国江苏网  
1
听新闻

  子女外出打工,农村老人吃剩饭、吃冷饭、凑合吃饭、做一次吃好几顿现象严重,更谈不上营养搭配。经过一段时间的试运营,北京市延庆区6个村的“老年餐桌”近日开张,共有300余位老人前往就餐,他们高兴地称其为家门口的“幸福食堂”。(9月28日《工人日报》)

  目前我国空巢和独居老年人数量已经接近1亿人,传统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亟待社会养老补位。就拿延庆来说,全区老年人口6.3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2.3%,农村户籍老年人口4.1万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26.7%,农村老龄化尤为突出。老人年岁大了,行动不便,如何保证他们吃饱吃好,吃得健康,对于在外工作或正常上班的子女来说,是件十分头痛的事情。如果早上提前烧好了,到了中午吃起来不仅冷了还不新鲜。中午如果赶回来做的话,有可能影响到工作和休息,来回在路上不停地奔波,也很不安全。有的老人即使能动手,由于行动不便,健忘等,也有可能出现用电用气等安全问题。

  再说,有的老人独自在家,饭菜确实也很难做,炒一点点不能炒,炒多了又吃不掉,吃不掉倒掉又不舍得。很多老人做饭吃力,吃剩饭、吃冷饭、凑合吃饭、做一次饭吃好几顿,热了又热,炒了又炒,既谈不上营养搭配,更谈不上健康。北京市延庆区6个村建起“幸福食堂”,使子女为老人的吃饭问题不再烦恼。老人到了中午吃饭时间,自己到“幸福食堂”用餐,由于“幸福食堂”菜品较多,选择的余地较大,又提供送餐等服务,使每一位老人都能吃得更有营养,更加健康,生活得更加幸福。“幸福食堂”还可以增进老人之间的互动。老人每到饭点溜达到老年餐桌,围坐在一起聊聊天,唠唠家常,说过往,讲村史,聊趣闻,等待开饭,其乐融融,老人吃好了以后碗筷一放就完事了,不需要自己再动手洗锅刷碗,日子过得像神仙似的。子女也不再为老人的吃饭操心,可以更加安心地工作。

  “幸福食堂”以非营利为目的,不赚取老人的钱。为了解决“幸福食堂”运营成本的问题,当地采取“一免两补”的措施。“一免”是指村里免费提供房屋、场地,集体、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都可以承办村级餐桌,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参与餐桌建设的积极性。“两补”是指政府为老年餐桌提供建设补贴和运营补贴。其中,建设补贴按实际支出的80%补助,最高10万元,包括餐厅建设一次性补助最高5万元,厨房及其他设备建设一次性补助最高5万元;运营补贴根据运营服务量核算,每个餐桌每年补贴最高10万元。有了资金保障,各村建设餐桌的积极性提高了。但运营补贴的申领条件十分严格。需取得食药监部门颁发的餐饮服务许可证、建立老人每天用餐台账、每年区民政局委托第三方机构核定服务量后,才能拿到运营补贴。

  当然,社区“幸福食堂”给老人提供用餐等服务也应该防止风险。一方面要对“幸福食堂”的食物采购等有追溯制度,一旦出现食物中毒等问题后可以追责。另一方面,就是要与老人订立好用餐协议,明确双方责任。因为老人毕竟年纪大了,加上许多老人有各种各样的疾病,在用餐或活动时,随时都有可能存在不测。“幸福食堂”与老人家庭订立协议后,可以避免各种风险,减少各种纠纷。作为老人家庭,也应主动向“幸福食堂”等提供老人身体情况等信息,一起来规避风险,让老人能得到更好的服务。(胡建兵)

标签:
责编:孔婧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