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截图_20240920153326.jpg
【网络中国节·中秋】传承中秋“团圆”文化
2017-10-03 18:42:00  来源:江海明珠网  
1
听新闻

  皓月高悬,光皎如水。古往今来,中国人对月亮一直有着特别的情结。《周礼春官》载有“中秋,夜迎寒”的习俗,“夜迎寒”即在中秋之夜举行祭月仪式。中秋拜月赏月的风俗源于此,延续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习俗。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中秋,是久别重逢的美满。

  中秋节,是团圆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中秋节,有着独特的文化内涵:团圆、和谐、平安、吉祥、憧憬、恬静,一切都是幸福的模样。临近佳节,远方的人不远千里往家赶,家里的人翘首待归还,共同期盼着“人月双圆,阖家欢聚喜意浓”的美好景象。彼时,阖家团圆,品饼赏月。赏月,赏的不只是景,是团聚的心情;品月饼,品的不仅是美食,更是团圆的亲情。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秋,是跨越时空的乡愁。

  汪曾祺说:“节日风俗是一个民族集体的精神抒情诗,应保养着这个民族常绿的童心。”中秋节传承千年,沉淀了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承载着人伦孝悌的血脉亲情。中秋月圆之夜,团圆的家庭享受着各自的幸福,无法团聚的人们怀揣着共同的乡愁。“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跨越时空的乡愁,只要一个节日,就能拨动彼此共鸣的心弦。诗情画意的中秋节,那轮圆月成了缠绕乡愁的纽带,缠绕着散落在异国他乡的人儿。“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再美好的祝愿,抵不上那一缕秋风,轻轻掠过,便扯动那颗颗思念的心,向着故乡的方向翩跹。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是家国情怀的传承。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节日的形式和内容不断发生变化。传统的拜月、祭祖习俗在一些地方保持,在一些城市被“旅行+赏月”、“互联网+中秋”等方式替代,这些都是传承。“月是故乡明,人是家乡亲”。习近平总书记曾在西雅图与侨胞话中秋、诉乡情时说的这句话,令不少在场华人华侨动容。这是他挚热同胞情怀、家国情怀的生动体现。“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中秋佳节穿越了千年之后,凝聚着中华儿女的情感寄托,寄寓着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融合的期盼,因此常过常新。

  中秋佳节又将至,感念家人,心怀故土,祈福祖国。努力实现家庭梦,同圆中国梦,借中秋月共祝愿人团圆、祖国强。

标签:
责编:费念渠 崔欣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