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评论员宋学伟
今天,当您拿起扬子晚报,请接受本报最诚挚的问候:祝您中秋节快乐!
绝大多数对祖国传统文化有着敬意和传承之心的中国人,中秋佳节和家人团聚,一起品尝充满幸福寓意的月饼,是这个节日里必不可少的节目。这个假期,尤为难得的是,我们中很多离乡背井的人,是经过了长途跋涉,与堵车小怪兽作了若干小时斗争,好不容易才回到久违的故乡。然而,这一切在我们心中对家的信仰面前,都是浮云。今晚,和家人一起,举头望明月,低头尝月饼——为了这样的幸福美好,说什么都是值得的。
接下来我们主要说说月饼。
不仅寓意美好,月饼品种繁多,总有一种能符合您的胃口。但即便再美味,每年月饼也都会面临一种尴尬:浪费。
对于个人来说,自家以食用为目的的主动购买通常是合理消费,但各种工作关系、亲朋好友之间的礼尚往来,往往超出了家庭消费的极限,部分家庭可能一个中秋节天天拿月饼当饭吃都消化不掉。再送人?按照惯例,中秋当天开始,商场超市的月饼都大幅度打折清仓,你拿出去送人都可能讨人嫌弃。最终节后吃不掉的月饼往往就沦为垃圾被丢弃。
勤俭节约,历来是我们倡导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人打小也都接受过“浪费可耻节约光荣”的教育,道理都会讲,关键是如何把理念付诸行动。
最需要改变的是过节送礼的风气。家里月饼多,吃不完,最主要的原因是有人送礼,而且多半是业务关系多过亲朋好友。这些“月饼礼盒”除了华而不实,还无形中让你多了一种负担。
我们都应该明白一点,月饼是亲情和团圆的象征,不应该被包装成高档礼品送来送去,成了歪风邪气拉关系的载体。之所以月饼成了“礼盒”,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此前过度的商业炒作和社会不良风气浸染。如果大家都能主动拒绝“月饼礼盒”,让月饼在“去礼品化”过程中回归亲情本源,这将是我们社会的莫大进步,更是对传统文化最虔诚的传承。
其次,月饼消费理念也要改变,理性消费、量“食”而行。最现实的,单位过节发月饼,家里就少买一点。这个中秋节,多家互联网企业又出够风头,他们的定制月饼在朋友圈刷屏,既体现了对员工的关怀,又彰显一次企业文化(今日本报A3有相关报道)。这些企业的员工应该很开心,节日福利别具一格,晒出来也忒有面子,过节要得不就是这种感觉?
最后,今年家里如果有月饼一时“消化”不掉,建议您上网搜罗一下,不少生活达人其实给过一箩筐建议,不妨尝试看看,记得也要告诉家里老人,让他们也“尝尝鲜”哦。